[发明专利]电梯油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2413.2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唐云刚;朱军;陈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誉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12 | 分类号: | B66B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之火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8 | 代理人: | 袁粉兰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本发明涉及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油杯,包括杯体、加油机构、毛毡组件和油液回收机构;加油机构的内底部与杯体呈锐角角度设置;毛毡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杯体内,另一端设置于加油机构内;油液回收机构与加油机构连通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油杯,一方面通过设置加油机构、毛毡组件和油液回收机构,电梯导轨能够通过挤压毛毡组件对其进行润滑,且挤压溢出的油液能够被及时回收至加油机构内,从而完成对润滑油液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加油机构的内底部与杯体呈锐角角度设置使得回收的油液只能通过加油机构回流至杯体中,进一步提高了油液回收利用率的同时,还避免了润滑油液的污染及电梯轿厢的污染,改善了电梯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油杯。
背景技术
电梯油杯通常安装于电梯的导靴上,是必不可少的润滑设备,其不仅能够提高电梯导轨导向的可靠性,而且可以延长导轨的使用寿命。电梯油杯是通过对导靴的润滑作用来减少导靴靴衬与导轨间的摩擦,以提高电梯的运行稳定性。电梯油杯主要由装油的杯体和毛毡组成,毛毡可以吸附杯体内部的润滑油实现对导轨的润滑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电梯油杯在电梯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导致杯体内部的油液溢出以及对毛毡产生挤压作用使吸附于毛毡的润滑油被挤出;同时由于油液具有挥发性,油杯静置时也会因为毛毡的吸附性使油液发生渗漏现象,造成油液浪费及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梯油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梯油杯在电梯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导致杯体内部的油液溢出以及对毛毡产生挤压作用使吸附于毛毡的润滑油被挤出,且油液具有挥发性,油杯静置时也会因为毛毡的吸附性使油液发生渗漏的问题,避免了油杯内油液的浪费及污染的情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梯油杯,包括杯体、加油机构、毛毡组件和油液回收机构;所述杯体呈顶端设有第一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杯体上可拆卸地设置有杯盖,所述杯盖可紧密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加油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杯体上,所述加油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处,所述加油机构呈顶端设有第二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加油机构与所述杯体连通设置,所述杯盖可紧密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加油机构的内底部与所述杯体呈锐角角度设置;所述加油机构上开设有用于穿设电梯导轨的润滑槽;所述毛毡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杯体内,所述毛毡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加油机构内;所述油液回收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加油机构内,所述油液回收机构与所述加油机构连通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油杯,进一步地,所述油液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加油机构内,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润滑槽留有间距,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润滑槽形成用于油液回流的回油槽;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多个分流槽,所述分流槽关于所述润滑槽的中心对称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油杯,进一步地,所述杯盖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二压板;全部所述第二压板对称设置于所述杯盖上,所述第二压板压设于所述毛毡组件上。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油杯,进一步地,所述加油机构包括集油槽主体;所述集油槽主体呈顶端设有所述第二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集油槽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杯体上,所述集油槽主体与所述杯体连通设置,所述润滑槽开设于所述集油槽主体上,所述毛毡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集油槽主体内,所述集油槽主体的内底部与所述杯体呈锐角角度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油杯,进一步地,所述加油机构还包括两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呈板状结构,所述限位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油槽主体内,两个所述限位部关于所述润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集油槽主体内,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集油槽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毛毡组件留有间距。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油杯,进一步地,所述集油槽主体与所述杯体呈一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誉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誉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转轴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换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