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采空区填充物预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7489.6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窍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0 | 分类号: | B02C18/10;B02C1/00;B02C23/00;C09J5/08;C09J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采空区 填充物 预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采空区填充物预制装置,包括安置块,所述安置块内设有开口向左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用于完成运输矸碎石与预制块的任务,本发明可通过铁锤与刀片联动快速的将煤矸石自动粉碎,并通过皮带传动将煤矸碎石与泡沫粘结剂混合定型,使煤矸石定型成为一个方形的预制块,不仅方便运输与填充,减小了填充缝隙,增强了采空区的填充强度,本发明不仅可以快速的粉碎煤矸石,还可以快速的将煤矸石预制成块,方便运输,并且规则的形状可以大大的缩短填充采空区的时间,降低井下操作人员的作业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并投入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装置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采空区填充物预制装置。
背景技术
采矿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工业。开采后会产生大量的采空区,所以充填开采是近年来为解决“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压煤和边角残煤等资源开采问题发展起来的生态保护性开采技术。具体是指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向采空区送入矸石、沙石、膏体等充填材料,并在充填体保护下进行采煤,充填开采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还可解决矸石山问题,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煤矸石与膏体形状不确定,而将其运送至采空区再进行填充,运输不便,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作业时间,无形中增加了风险,但是现在没有针对性的装置,来对已经形成的废旧采空区进行填充的煤矸石填充物预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采空区填充物预制装置,克服上述情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采空区填充物预制装置,包括安置块,所述安置块内设有开口向左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用于完成运输矸碎石与预制块的任务;
所述安置块内设有开口向左的大块粉碎腔,所述大块粉碎腔下侧设有小块粉碎腔,所述大块粉碎腔上侧设有第二传动腔,所述大块粉碎腔后侧设有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二传动腔前侧内壁嵌设有的粉碎电机,所述粉碎电机后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凸轮,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滑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面固定设有四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弹簧,所述连接杆下端面固定设有铁锤,所述第一转轴后端面与所述第三传动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第一皮带摩擦连接,所述第二带轮内固定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前端面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下端面固定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有刀片,所述第三转轴下端面与所述小块粉碎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粉碎机构用于打碎煤矸石,方便对煤矸石进行定型预制;
所述小块粉碎腔右侧设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上侧内壁设有开口向下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内设有定型机构,所述定型机构包括在所述伸缩腔上侧内壁固定设有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控制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下端面固定设有流出块,所述流出块内固定设有压实电机,所述压实电机左端面固定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压板,所述第四传动腔下侧内壁设有开口向上的定型腔,所述定型腔内壁中设有一圈加热圈,所述加热圈用于促进泡沫凝固。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在所述第四传动腔后侧设有的第五传动腔,所述第五传动腔后侧内壁固定设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前端面固定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与第四带轮通过第二皮带摩擦连接,所述第二皮带上均匀的固定设有挡块,所述第四带轮内固定设有第五转轴,是第五转轴的前后端面与所述第四传动腔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五带轮与第六带轮通过第三皮带摩擦连接,所述第六带轮内固定设有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后端面与所述第五传动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轴前端面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前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七带轮,所述第七带轮与第八带轮通过第四皮带摩擦连接,所述第八带轮内固定设有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的前后端面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窍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窍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7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