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切削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6837.8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9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将靖;佐竹智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B23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切削 工具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切削工具,该旋转切削工具的耐折损性和切屑排出性优异,并且切削阻力较小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该工具主体(1)的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2),在该切屑排出槽(2)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或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切削刃(3),以对该外周切削刃(3)进行分断的方式设置有断屑槽(4),其中,对于所述断屑槽(4)而言,该断屑槽(4)的槽基端部的深度比槽末端部的深度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断屑槽的旋转切削工具。
背景技术
使用了刻刀的印刷布线板的加工方式主要是槽加工,因此外周切削刃与被切削材料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切削阻力也随之变大,因此存在工具主体的折损或加工精度恶化的问题。以往,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技术,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2所示那样的在工具主体的外周后刀面设置有对外周切削刃进行分断的断屑槽(也称为缺口槽)的刻刀。
专利文献1:日本实愿昭51-165218号(实全昭53-81987号)的缩微胶片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78421号公报
但是,在印刷布线板的加工中,为了提高加工效率,有时在重叠了多个原材料板的状态下进行加工,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效率,广泛在进一步增加原材料板的重叠张数或者提高进给速度的条件下进行加工,由于这样的行为而导致切削阻力增大,再次产生刻刀的折损、加工路径上的切屑残留以及加工精度恶化等问题。
虽然认为如果使切屑排出槽的深度相对于工具主体的末端侧在基端侧变浅则能够提高工具主体的刚性,但在该情况下,在工具主体的末端侧和基端侧形成有前角和后角不同的外周切削刃,产生损害稳定的加工的问题。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在将断屑槽的深度构成为从工具主体的基端侧朝向末端侧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工具主体的基端侧的断屑槽变深,有可能使在加工时承受最大负荷的工具主体的基端部的刚性降低,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在将设置断屑槽的间距构成为从工具主体的末端侧朝向基端侧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确保工具主体的基端部的刚性,但伴随着断屑槽的间距的扩大,外周切削刃的每一个的长度变长,外周切削刃与被切削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大,其结果为,即使具有断屑槽,也产生较大的切削阻力,产生加工精度恶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求耐折损性和切屑排出性优异且切削阻力较小、加工精度良好的旋转切削工具,但目前不存在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旋转切削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折损性和切屑排出性优异、并且切削阻力较小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的旋转切削工具。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主旨进行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该工具主体1的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2,在该切屑排出槽2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或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切削刃3,以对该外周切削刃3进行分断的方式设置有断屑槽4,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断屑槽4而言,该断屑槽4的槽基端部的深度比槽末端部的深度浅。
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的深度从槽末端部朝向槽基端部以恒定的渐减率变浅。
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的深度从槽末端部朝向槽基端部在规定范围内恒定,比该深度恒定的槽末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X靠槽基端部侧处的深度朝向槽基端部以规定的渐减率变浅。
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的深度从槽基端部朝向槽末端部在规定范围内恒定,比该深度恒定的槽基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Y靠槽末端部侧处的深度朝向槽末端部以规定的渐增率变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佑能工具株式会社,未经佑能工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6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