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对短时强降雨社区源头的预警和管控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5166.3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4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毛姗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对 短时强 降雨 社区 源头 预警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应对短时强降雨社区源头的预警和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社区气象总站通过翻斗雨量计实时监测降雨强度,采样时间记为ΔT,采集的降雨总量记为V,降雨强度记为P,则根据源头强降雨识别与预警算法,P=V/ΔT;S2:社区气象总站比较降雨强度P与设定的预警阈值K,当PK时,则判断为短时发生一次强降雨,否则为短时无强降雨;S3: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通过控制屋面排水口的雨水排放量调控屋面的蓄水量,当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接收到强降雨信号时,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关闭屋面排水口;当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接收到短时无强降雨信号时,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打开屋面排水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内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对短时强降雨社区源头的预警和管控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治理城市内涝主要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和修建深层调蓄隧道,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和工程应用效果,采用常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无法解决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下垫面硬化、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短时强降雨极端灾害天气发生频率有所增加,强降雨造成城市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积水内涝。根据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常规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主要针对中小雨而言,起到减少初雨污染和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的作用,对于强降雨形成的城市内涝作用极为有限。另外由于后期维护工作量大,城市建成区空间有限等制约因素影响,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仍旧任重道远。
修建雨水深层调蓄隧道,建立大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设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这些技术措施主要弊端在于:已建城区排水系统已经建成,翻修改造资金投入巨大,同时对于正常社会生产生活交通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软土地基的沿海城市修建雨水深层调蓄隧道,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地面沉降等不利影响。
由于短时强降雨具有时空域的高度不确定性,强降雨发生的持续时间、地点、强度测报准确率低,根据现有的气象预测水平,对于小尺度范围内的强降雨定点定时定量的测报水平准确率只有20%。由于对于短时强降雨的测报准确率低,为缓解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危害早期的预警预报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短时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对短时强降雨社区源头的预警和管控方法及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对短时强降雨社区源头的预警和管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社区气象总站通过翻斗雨量计实时监测降雨强度,采样时间记为T,采集到的降雨总量记为V,降雨强度记为P,则根据源头强降雨识别与预警算法,P=V/T;
S2:社区气象总站根据源头强降雨识别与预警算法进行识别,比较降雨强度P与设定的预警阈值K,当PK时,则判断为短时发生一次强降雨,否则为短时无强降雨;
S3: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通过控制屋面排水口的雨水排放量调控屋面的蓄水量,当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接收到短时发生一次强降雨的信号时,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关闭屋面排水口;当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接收到短时无强降雨的信号时,屋面雨水智能调蓄装置打开屋面排水口。
作为优选,该预警和管控方法还包括,步骤S4:至少连续三次PK,则判断为发生短时强降雨事件,并采用GPRS无线通讯实时发送到应急管理信息中心进行预警。对于强降雨的应急处理一般由应急管理部门管理,短时强降雨事件一旦被识别,短时强降雨事件的信息发送到该主管部门的应急管理信息中心,通过该应急管理部门向公众进行预警,如果设备安装地点对于强降雨是由另外部门管理,则信息发送到相应主管部门的应急管理信息中心,实现短时强降雨事件实时有效的被公众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5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