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色大鳞鲃人工繁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53645.1 | 申请日: | 2021-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9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耿龙武;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7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黄色 大鳞鲃 人工 繁育 方法 | ||
黄色大鳞鲃人工繁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黄色大鳞鲃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没有适合黄色大鳞鲃的人工繁育技术,人工催产率、受精率、苗种成活率低的问题。其繁育过程包括亲鱼培育、亲鱼催产、自然产卵受精、受精卵圆形环道孵化、鱼苗培育五个环节。通过单养、补充水蚯蚓动物饵料,强化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优化出适于亲鱼自然产卵的人工催产药物剂量。利用环道水流刺激,提高了亲鱼自然产卵率。调节环道内水流流速和外循环、内循环使用时机,孵化率达到72.12%。采用控制发塘池溶解氧、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调节水质、由天然饵料逐渐过渡到人工饵料的投喂策略,苗种池塘成活率达到65.3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色大鳞鲃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鳞鲃(Luciobarbus brachycephal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原产于咸海、里海南部和西部水域,2003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引入中国,商品名为淡水银鳕。2018年01月09日,授权号CN105409857B、名称为“一种纯系黄色大鳞鲃的制种方法”的发明专利,从自然水域采捕野生银灰色大鳞鲃培育至性腺成熟,通过杂交选育,最终得到黄色大鳞鲃个体。该专利公布了黄色大鳞鲃的种质来源,未涉及人工繁育方法。黄色大鳞鲃是黄色隐性基因型的纯合体,表现出体色橘黄,耐低氧、易驯化、苗种成活率低等特点。有关黄色大鳞鲃人工繁育成功的文献未见报道,基本都是借鉴鲤科或者银灰大鳞鲃的繁育方法。当前黄色大鳞鲃的繁育效果不理想,人工催产率、受精率、苗种成活率均不足5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没有适合黄色大鳞鲃的人工繁育技术,人工催产率、受精率、苗种成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黄色大鳞鲃人工繁育方法。
黄色大鳞鲃人工繁育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采用池塘单养模式,亲鱼放养密度200尾/亩,投喂淡水亲鱼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在人工繁殖前2个月,每天补充投喂1次动物性饵料水蚯蚓;
二、亲鱼催产:
春季5-6月的繁殖季节,按雌雄1:1.5-1:2的比例挑选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催产药物剂量为LHRH-A2 10μg/kg、HCG 150IU/kg、DOM 2mg/kg,雄鱼剂量减半;
三、自然产卵受精:
产卵池与受精卵孵化池在同一个圆形环道,圆形环道内环道半径2.0m,外环道半径2.7m,环道宽0.7m,环道内水深1m,可外循环与内循环,外循环是在外部水源压力下环道内水流转动,内循环是没有外部水源供给,在水泵压力下环道内水流转动,水温22℃-25℃、流速0.25-0.30m/s的条件下,将注射催产药物的亲鱼按雌雄1:1.5-1:2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在内循环模式下亲鱼自然产卵受精,产卵结束后将亲鱼转移到池塘,开始产后培育,受精卵留在环道内孵化;
四、受精卵环道孵化:
受精卵在圆形环道内采用外循环与内循环结合进行孵化,每天用20ppm亚甲基蓝消毒两次,每次30min,预防控制水霉病,控制环道内水流流速为0.17-0.21m/s,水温为22℃-25℃;
五、鱼苗培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3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