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菜苔立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及采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3276.6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峰;曾大为;吴明亮;谢伟;杨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A01D5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菜苔 立式 柔性 夹持 输送 装置 采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菜苔立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及采收机,其包括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连接两个并列且相邻设置的传送装置,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与所述驱动系统连接的主动链轮、与主动链轮经环形链条连接的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链条外周的柔性夹持带,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两个传送装置相向转动,且两个传送装置的柔性夹持带的中部互相接触,并形成多个菜苔苔竖直夹持空间。本发明结构小巧、作业灵活,田间适应性好,对菜苔茎秆损伤小,能实现菜苔的有序夹持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采收机械,特别是一种菜苔立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及采收机。
背景技术
菜苔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其品质柔嫩,味甘苦,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是世界上菜苔主产国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30%左右,居世界第一。菜苔采收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底,菜苔主要以鲜食为主,因而加大了菜苔采收的时效性。目前,我国菜苔收获作业基本上采用人工收获方式,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且收获效率低,影响收获的及时性。由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直接影响着菜苔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性。因此,发展菜苔收获机械,实现菜苔生产的机械化有助于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
国内现有的菜苔收获机械大多采用菜苔卧式输送方式,比如中国专利CN110447385A公开的菜苔采收机的夹持输送装置采用的就是卧式输送方式,但卧式输送方式的输送效率低,且为无序收获,夹持输送过程中茎秆的损伤率也较大。
因此本设计采用立式夹持输送,并用柔性材质的波纹带作为夹持元件,极大的解决了目前菜苔采收过程中输送效率低,且茎秆损伤率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机械化菜苔采收过程中输送效率低,且茎秆损伤率较高的不足,提供一种输送效率高,且茎秆损伤小的菜苔立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及采收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菜苔立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其包括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连接两个并列且相邻设置的传送装置,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与所述驱动系统连接的主动链轮、与主动链轮经环形链条连接的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链条外周的柔性夹持带,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两个传送装置相向转动,且两个传送装置的柔性夹持带的中部互相接触,并形成多个菜苔竖直夹持空间。
本发明采用两条竖直安装的柔性夹持带进行菜苔的立式夹持有序输送,提高了菜苔输送效率,且菜苔茎秆损伤小。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的主动链轮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安装在从动轴上,且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通过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环形链条连接,使所述柔性夹持带具有一定的高度,进而可以保证菜苔稳定夹持状态下的立式输送。
优选地,两个所述传送装置的柔性夹持带的前端设置喂入夹角,且所述喂入夹角优选为60度,以保证收割过程中菜苔的正常喂入。
优选地,所述环形链条由带附件的链节首尾连接而成,且所述柔性夹持带经所述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链条上。
优选地,所述柔性夹持带为柔性波纹带,可利用柔性波纹带上间隙使菜苔的茎秆损伤尽量减小。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的环形链条设置张紧结构,使两个传送装置上的柔性夹持带能处于张紧状态,从而保证菜苔立式夹持输送过程正常进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菜苔采收机,其包括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上安装所述的菜苔立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和切割器,且所述传送装置倾斜安装在所述切割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经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切割器的上方,使所述传送装置的高度可进行自动调节,进而保证割茬高度的一致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小巧、作业灵活,田间适应性好,对菜苔茎秆损伤小,能有序夹持输送菜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3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