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2308.0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6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郭程浩;于庆豪;孙爱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108 | 分类号: | F24F8/108;F24F11/64;F24F11/89;F24F13/28;F24F8/167;F24F8/192;F24F8/22;F24F8/30;F24F8/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王翠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红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改善 室内环境 空气 净化器 | ||
本发明涉及净化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底座、外壳、通风端盖;所述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通风端盖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外壳的两端;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在风机、双UV紫外灯和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风机位于双UV紫外灯和静电除尘模块之间,所述外壳的内部放置有朝向双UV紫外灯一端的光触媒滤网和前置过滤组。该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器,通过风机运行,使得空气经过前置过滤组、光触媒滤网、双UV紫外灯、静电除尘模块和后置过滤组多种过滤方式,加大空气净化效率并提高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家电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
空气净化器在居家、医疗、工业领域均有应用,居家领域以单机类的家用空气净化器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最主要的功能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包括过敏原、室内的PM2.5等,同时还可以解决由于装修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室内、地下空间、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污染问题。由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中空气污染物的释放有持久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是国际公认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持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最近几年,不断出现的空气污染事件极大的推动了公众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因此目前空气净化器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底座、外壳、通风端盖;
所述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通风端盖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外壳的两端;
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在风机、双UV紫外灯和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风机位于双UV紫外灯和静电除尘模块之间,所述外壳的内部放置有朝向双UV紫外灯一端的光触媒滤网和前置过滤组,所述外壳的内部放置有朝向静电除尘模块一端的后置过滤组;
所述底座内置处理器,且风机、双UV紫外灯和静电除尘模块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处理器控制风机、双UV紫外灯和静电除尘模块的运行状态;
所述底座背面为通风设计,且底座的内部安装有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室内空气状况;
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自调节模块,且自调节模块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自动开启控制风机、双UV紫外灯和静电除尘模块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控制面板和电源开关,且底座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控制面板与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可调节自调节模块参数,并查看空气状况。
优选的,所述风机上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且负离子发生器与处理器电性连接,负离子发生器释放的负离子能使空气中烟尘、病菌、胞子、花粉、毛屑等微粒带电并被吸附。
优选的,所述前置过滤组包括冷触媒滤网和HEPA滤网。
优选的,所述后置过滤组包括活性炭滤网和高分子除菌滤网组成。
优选的,所述通风端盖的端面呈网孔设计,两个所述通风端盖位于外壳的两端且通过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2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