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响应的电磁减振器输出力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2036.4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3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竞;王子凡;王佩犇;关栋;张纯;高悦文;沈辉;龚俊杰;杨征睿;朱仲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17/11;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态 响应 电磁 减振器 输出 计算方法 | ||
1.一种基于动态响应的电磁减振器输出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建立电磁减振器的动力学等效模型
将电磁减振器中所有运动件的运动惯量等效为质量M,将电磁减振器中所有的啮合刚度和结构刚度等效为刚度K,将电磁减振器中所有的干摩擦等效为内部摩擦Fr,将电磁减振器中所有的粘性阻尼等效为阻尼C,因此电磁减振器可以等效为一个具有位移激励的单自由度系统,该单自由度系统中质量为M,位移激励y通过刚度K与质量相连,质量M的下端为刚度K,侧端为干摩擦Fr,上端为粘性阻尼C,粘性阻尼C的另一端为固定边界;
(B)确定动力学等效模型中的等效参数
(B1)计算电磁减振器中所有运动件的等效质量M,即:
其中,mr表示齿条质量,Jp、Js、Jc、Jg、Jm分别表示齿轮、齿轮轴、联轴器、齿轮箱内齿轮和电机转子的转动惯量,ηr表示齿条齿轮之间的传动效率,r表示齿条齿轮副中齿轮的半径,ig表示齿轮箱内齿轮的总传动比;
(B2)计算等效摩擦力Fr
通过对电磁减振器进行加载试验,在超低频加载条件下考察其输出力与加载位移的关系,在每个作动冲程末期,电磁减振器的输出力约等于内部摩擦力,即Fr;
(B3)计算等效刚度K与等效阻尼C
测量单个冲程初期具有的输出力波动中的波峰和波谷的输出力F1、F2、F3和F4,测量各波峰波谷对应的时刻t1、t2、t3和t4,则有
以及有阻尼自由振动的周期时长Td,即
同时,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衰减系数为
式中ζ为阻尼比,ωn为结构的固有频率,Td为有阻尼自由振动的周期;表达式如下:
式(7)中,ωd为有阻尼下结构的固有频率,表达式如下:
联立式(2)至式(8),最终求得等效刚度K和等效阻尼C;
(C)对动力学等效模型进行求解计算
由于系统中存在摩擦力,因此采用分段分析的方法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按照质量块的运动状态可将系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质量块静止、质量块向上运动、质量块静止、质量块向下运动,分别对这四个阶段中的动力学方程与输出力进行分析于计算;
(C1)质量块静止时的输出力计算
记第一阶段的开始时间为t0,n,t0,n的角标0表示第一阶段开始,角标n表示第n次加载,则第一阶段的初始条件,即质量块所处位置与速度分别为:
式中x0,n表示第n次加载循环中第一阶段开始时刻质量块所处位置,t4,n-1表示上一个加载循环第四阶段结束时刻,对于第一个加载周期而言,其初始条件为:
假设此时激励位移向上运动,持续压缩弹簧,在此阶段中,由于弹簧产生的压缩弹性力小于结构内部的静摩擦力,因此质量块位移保持不变,速度为0,外部输出力等于弹簧压缩力,即:
该阶段将持续到压缩弹性力等于静摩擦力为止,即:
F(t1,n)=K(y(t1,n)-x0,n)=μFr (12)
式中μ表示静动摩擦力系数,一般取1.05;t1,n即表示第n次加载循环中第一阶段结束时刻;随后,质量块将开始运动,系统将进入第二阶段;此时,有第二阶段的初始条件:
(C2)质量块向上运动时的输出力计算
由于质量块开始运动,因此摩擦力从静摩擦力变为动摩擦力,且摩擦力的方向与质量块运动方向相反,而质量块在弹簧的弹性力,粘性阻尼的阻尼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运动,因此有动力学方程:
该方程的解为:
x(t)=xP(t)+xH(t) (15)
其中,xP为方程的通解,xH为方程的特解,特解xH可以表示为:
其中
通解xP的具体形式与阻尼大小有关,即:
式(18)中的A1和A2则与第二阶段的初始条件有关,将初始条件(13)与式(18)和式(16)共同带入方程(15)中即求解出A1和A2,再将求解出的A1和A2代入式(15)即可得到质量块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此时,系统对外的输出力有:
F=K(y(t)-x(t)) (19)
随着向上位移激励的加载速度慢慢降低并最终反向,同时加上摩擦阻尼与粘性阻尼的影响,质量块的速度也将下降至0,此时第二阶段结束,设此时刻为t2,n,即:
求解式(20)可得t2,n,将t2,n代入式(15)可得第二阶段结束时质量块所处位置,由此可得第三阶段的初始条件,即:
随后系统进入第三阶段;
(C3)质量块静止时的输出力计算
位移激励应开始向下运动,弹簧的状态逐渐由压缩状态改变为拉伸状态,进而产生拉伸弹性力;当拉伸弹性力小于静摩擦力时,则质量块继续保持静止状态;此时质量块位移保持不变,速度为0,外部输出力等于弹簧压缩力,即:
该阶段将持续到拉伸弹性力等于静摩擦力为止,即:
F(t3,n)=K(y(t3,n)-x2,n)=μFr (23)
该t3,n即表示第n次加载循环中第三阶段结束时刻;此时,可得第四阶段的初始条件,即:
随后质量块将开始运动,系统将进入第四阶段;
(C4)质量块向下运动时的输出力计算
第四阶段与第二阶段类似,不同点在于质量块的运动方向与摩擦力的方向均与第二阶段相反;因此,此时的动力学方程为:
该方程的解的形式如式(15),即:
x(t)=xP(t)+xH(t) (26)
其中,xP为方程的通解,xH为方程的特解,特解xH可以表示为:
其通解xP的形式与式(18)相同,通解中的系数A1和A2由第四阶段的初始条件有关,将初始条件(24)与式(18)和式(27)代入方程(26)中即求解出A1和A2,再将求解出的A1和A2代入式(26)即可得到质量块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此时,系统对外的输出力有:
F=K(y(t)-x(t)) (28)
随着向下位移激励的加载速度慢慢降低并最终反向,同时加上摩擦阻尼与粘性阻尼的影响,质量块的速度也将下降至0,此时第四阶段结束,设此时刻为t4,n,即:
求解式(29)可得t4,n,将t4,n代入式(26)可得第四阶段结束时质量块所处位置,即:
x(t4,n)=xP(t4,n)+xH(t4,n) (30)
随后,系统进入下一个加载周期的第一阶段,则下一个加载周期的第一阶段的初始条件为:
至此,一个加载周期中四个阶段的输出力均计算完成,通过设定计算时长,可以进一步算出n个加载周期下输出力的变化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203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