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双向电压自适应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1727.2 | 申请日: | 2021-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7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颜湘武;张波;谷建成;曲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保定友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电磁式 串联 输电 线路 双向 电压 自适应 调节 装置 | ||
1.一种三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双向电压自适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电磁式双向输电线电压调节电路和输电线路电压补偿控制电路,具有三相输入端、三相输出端和中性点端子N三组接线端子;
所述电磁式双向输电线电压调节电路包含A相端子转接机构3、B相端子转接机构6、C相端子转接机构9、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B相串联调压绕组102、C引出串联调压绕组103、A相并联取能绕组201、B相并联取能绕组202、C相并联取能绕组203等9个部分;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B相串联调压绕组102、C引出串联调压绕组103用于实现配电线路电压调整数值和极性,A相并联取能绕组201、B相并联取能绕组202、C相并联取能绕组203用于三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双向电压自适应调节装置和电网之间的功率转换,建立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B相串联调压绕组102、C引出串联调压绕组103各分接头之间的电压相量,再通过有载分接开关分别进行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B相串联调压绕组102、C引出串联调压绕组103电压的调节;
所述电磁式双向输电线电压调节电路,A相端子转换机构3引出的有载分接头序号为①至⑦,A相并联取能绕组201的首端A与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的中点位置(即有载分接头④处,)连接形成一个公共点A,同时,从这个公共点A引出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对外连接的输出端A2和有载分接头④;B相端子转换机构6引出的有载分接头序号为①至⑦,B相并联取能绕组202的首端B与B相串联调压绕组102的中点位置(即有载分接头④处,)连接形成一个公共点B,同时,从这个公共点B引出B相串联调压绕组4对外连接的输出端B2和有载分接头④;C相端子转换机构9引出的有载分接头序号为①至⑦,C相并联取能绕组203的首端C与C相串联调压绕组103的中点位置(即有载分接头④处,)连接形成一个公共点C,同时,从这个公共点C引出C相串联调压绕组103对外连接的输出端C2和有载分接头④。这样,对于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B相串联调压绕组102、B相串联调压绕组103而言,就可以形成一个三相高、低电压调节相同的双向调节范围;
所述输电线路电压补偿控制电路主要包含入端线路电压电流采集单元10、出端线路电压电流采集单元11、线路阻抗提取模块12、线路调整电压实时计算模块13和端子转接驱动电路14。其中,入端线路电压电流采集单元11和出端线路电压电流采集单元12分别采集单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双向电压自适应调节装置输入点和输出点的电压、电流有效值及相位信息,并将所采集到的信号送至线路阻抗提取模块12,线路阻抗提取模块12利用线路阻抗神经网络提取方法获得实时线路调整电压量值并送至端子转接驱动电路14,端子转接驱动电路14生成电磁式双向输电线电压调节电路的分接头编码驱动信号,该分接头编码驱动信号将驱动端子转接机构使得A相串联调压绕组1、B相串联调压绕组4、C引出串联调压绕组7与A相并联取能绕组2、B相并联取能绕组5、C相并联取能绕组8分别接入所需分接头位置,以获取即时的输电线路电压调整极性和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双向电压自适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串联连接于供配电线路与被调节对象之间,A相并联取能绕组201、B相并联取能绕组202、C相并联取能绕组203分别并联连接于供配电线路上用于功率转换,A相串联调压绕组101、B相串联调压绕组102、C引出串联调压绕组103分别串联连接于三相供配电线路中用于实现配电线路调整电压的大小与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保定友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保定友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7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