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人工湿地微污染水质检测传感器及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0404.1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3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翠丹;李静;邱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G01N33/1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人工 湿地 污染 水质 检测 传感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人工湿地微污染水质检测传感器及检测装置,该传感器依次电连接的感应电路、检波电路、震荡电路及发射电路。通过采用对称匹配电路结构感应电路感应人工湿地微污染水质的信号波形,保障了检波性能的准确性;检波电路对从感应电路获取的信号波形中的凹槽进行检波,获得检波信号作为复调信号;谐振回路在有源晶体管器件的驱动之下,将微弱的晶振复调制信号激励放大发射至自由空间进行无线传输。本发明变容二极管一方面作为检波电路的检波电容,另一方面作为震荡电路中的压控可变电容,节省成本、设备空间,解决了无法长期在污染区进行现场检测难题,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预防与减少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人工湿地微污染水质检测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感器就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的装置与元件,可见传感器的众多和纷杂。传感器的定义决定了它本身的复杂性和众多品种。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例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个巨大网络。
物联网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智能家居、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基础学科研究中,物联网传感器具有突出的地位,例如,在宏观上要观察上千光年的茫茫宇宙,微观上要观察小到cm的粒子世界,纵向上要观察长达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短到s的瞬间反应。此外,还出现了对深化物质认识、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种极端技术研究,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弱磁砀等等。显然,要获取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没有相适应的传感器是不可能的。许多基础科学研究的障碍,首先就在于对象信息的获取存在困难,而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该领域内的突破。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物联网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应不同的应用我们提供不同的传感器,覆盖范围遍及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卫生要求越来也高。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已经将砷含量0.05mg/L改为0.0lmg/L。尽管标准提高,但我国仍是世界上砷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群体性砷中毒以及砷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修复砷污染水体或土壤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难题。
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砷浓度是一种利用砷产生化学发光信号的新型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极高的选择性,但该方法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然而近年砷污染事件频发,却无法长期在污染区进行现场检测。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工湿地微污染水质检测传感器及检测装置,能够有效地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其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人工湿地微污染水质检测传感器及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长期在污染区进行现场检测,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预防与减少事故发生,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人工湿地微污染水质检测传感器,所述采集器包括:
感应电路,用于通过LC感应共振电路的获取感应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0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模组和具有其的摄像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报废潮湿型电焊条回收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