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用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9907.7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6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彭飞;仰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2 | 代理人: | 韩丹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石墨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用石墨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层、包覆于所述内核层外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金属氧化层、设于所述金属氧化层的碳质层;所述内核层与包覆层的质量比为0.1‑0.2;所述金属氧化层与碳质层的质量比为0.05‑0.15。本发明的负极材料利用金属氧化物层和碳层协同作用在石墨外形成密的碳壳层,可以有效的隔绝电解液与石墨的接触,改善负极SEI膜的稳定性,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从而大大提高了石墨负极材料的高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用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存在着许多优点,如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大、自放电率低和优良的循环性能,已广泛用作商用电子产品的电源。但在实际应用中,锂离子电池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高温储存过程中电池性能劣化。由于近些年来地球表面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尤其夏季地表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升高,不论是手机、笔记本等便携设备使用的3C类民用电池,还是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都在经受着高温的考验。据有关人员实地测量夏日烈日下暴晒的汽车内温度可达70-80℃,如此高的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也会发生劣化。一般希望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低温、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对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是严峻的考验。在锂离子电池搁置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环境、满荷电状态下电池系统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会不断向平衡状态转化,主要包括负极SEI膜在高温储存过程中,SEI膜的分解和修复会造成锂离子的消耗,阻抗增加;嵌锂石墨中的锂会扩散到外层边缘出,通过与电解液和杂质的反应,锂的消耗会造成电池不可逆容量的损失。锂离子电池在高温环境搁置后,不仅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电压,内阻变化,还将影响倍率性能及安全特性。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在使用环境温度高达85℃或以上时进行存储,电池将很快胀气而不能使用。
目前针对高温性能的改善主要是向电解液中添加成膜添加剂,改善石墨表面性质从而提高石墨负极的高温性能,但成膜添加剂必须通过扩散至石墨负极表面才可有效发挥作用,高温性能的提升受限于其扩散浓度梯度的影响,效果缓慢;并且在SEI膜形成后,成膜添加剂继续扩散至石墨负极表面时,会使电池内部阻抗增加。因此,成膜添加剂的使用对高温性能的提升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用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负极材料大大地提高了石墨负极材料的高温性能。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用石墨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层、包覆于所述内核层外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金属氧化层、设于所述金属氧化层的碳质层;所述内核层与包覆层的质量比为0.1-0.2;所述金属氧化层与碳质层的质量比为0.05-0.15。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核层为石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石墨的粒径为35-40μm。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的一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金属氧化层金属化合物前驱体烧结而成,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异丙醇铝、氢氧化铝、醋酸钴、氢氧化镍、氧化钨、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钛、三氧化二钴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碳质层是由碳源烧结而成;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酚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核层与包覆层的质量比为0.1-0.15。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金属氧化层与碳质层的质量比为0.05-0.1。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粒径为5-600nm。
一种高温用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9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