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深水海底管道整体试压的数值模拟及快速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8478.1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4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真;张玉萍;孙广领;李泽宇;徐辉;李春磊;邵光帅;卢壮杰;段晓珍;蒋荣坤;沈德建;李亚慧;陈曦;于利国;孙志峰;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1/10;G06F113/14;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海底 管道 整体 数值 模拟 快速 判断 方法 | ||
1.一种中深水海底管道整体试压的数值模拟及快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收集管线基础数据;
步骤2,测量注入海水温度和海泥温度;
步骤3,注入海水,并记录注入海水的体积和压力;
步骤4,采用残余空气含量判断数值模型计算管线中残余含气量:其中,所述残余空气含量判断数值模型包括:
受约束的管道系统简化模型:
不受约束的管道系统简化模型:
式(1)、式(2)中:ΔV为到达试验压力P所需要的介质的体积,L;ΔP试压压力,kPa;V0为管道系统的容积,L;t为管道系统的壁厚,mm;D为管道系统的外径,mm;
计算管道中的残余气体含量公式:
式(3)中:Va为空气含量,占总容积的%;Vs为加压到达试验压力P的35%时的实际介质体积,L;ΔV’为到达试验压力P的35%时的理论所需要的介质的体积,L;V0为管道系统容积;
对管道加压升高到试验压力的35%,根据式(1)或式(2)计算出35%试验压力下介质的理论体积ΔV’,再根据式(3)计算得出当前状态下的管线残余空气含气量Va;
步骤5,判断残余含气量是否达到规范要求,Va≤0.2%;如未达到规范要求,进行步骤3;如达到规范要求,进行步骤6;
步骤6,继续打压至试验压力,开始稳压;
步骤7,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管线压力和流体温度;
步骤8,采用压降-温降相关数值模型计算管线压降和温降理论值:其中,所述压降-温降相关数值模型包括:
温度每降低1.0℃时,管道压降的相关式:
ΔPT=ΔPL=4257.16×t/D+4.75×10-3 式(5),
式(5)中,ΔPT:管道中的流体压降,温度变化1.0℃时压强产生的变化,kPa;ΔPL:液体温降所引起的管道压降,kPa;t:管道的壁厚,m;D:管道的外径,m;
海管内试压流体温度随试压时间变化关系计算模型:
式(6)式中:Tt:试压t小时后管内介质温度,℃;Te:管道外界的环境温度,℃;Ts:开始试压时管内介质温度,即试压起始温度,℃;D:管道保温层外径,m;do:钢管内径,m;doi:为各层管外径,m;dii:各层管内径,m;K:管道总传热系数,W/(m2·℃);t:试压时间,h;ρi:钢材及保温材料的密度,kg/m3;Ci:钢材及保温材料的比热容,J/(kg·℃);Co:管内介质比热容,J/(kg·℃);ρo:管内介质密度,kg/m3;
温降而导致的流体总压降预测值的相关式:
ΔP=ΔTt×ΔPT 式(7),
式(7)中:ΔTt:试压t小时后管内总温降,℃;ΔPT:温度变化1.0℃时压强产生的变化,kPa;ΔP:温降而导致的流体总压降预测值,kPa;
在稳压24小时后,根据式(5)计算每降低1.0℃时管道压降的理论值ΔPT,根据式(6)计算试压24小时后管内介质温度Tt,进而根据ΔTt=Tt-Ts计算出总温降ΔTt,根据式(7)计算出管道试压24小时内管道因温降而导致的总压降;
步骤9,24小时后将压降计算值与实际压降值进行对比;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行步骤10;若变化趋势不一致,将考虑管线是否存在泄漏情况,进行步骤12;
步骤10,继续保压至48小时,记录压力与温度,与理论值继续对比,继续采用式(5)、式(6)和式(7),计算出保压48小时后管线的压降和温降理论值与现场记录值进行对比;
步骤11,将步骤10计算出的管线的压降值与实际压降值进行对比,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确认压降由温降引起,试压试验合格;若变化趋势不一致,继续保压,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管线压力和流体温度,继续进行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进行步骤9;
步骤12,分析原因,结合管道泄漏速率和压降相关数值模型进行压降计算,与实际压降对比:其中,所述管道泄漏速率和压降相关数值模型包括:
不同泄漏工况下管道泄漏速率和压降计算模型:
式(8)中:ΔVleak为泄漏量,m3;Q为泄漏速率,m3/h;τ为泄漏时间,h;d为泄漏孔直径,mm;ΔP为泄漏压差,即试压流体和管道外环境压力的差值,MPa;
管道中由于泄漏引起的管道压降计算相关式:
式(9)中:ΔP为泄漏引起的压力降低值,kPa;τ为泄漏时间,h;d为泄漏孔直径,mm;ΔP'为泄漏压差,即试压流体和管道外环境压力的差值,MPa;V0为管道系统的容积,m3;t为管道系统的壁厚,mm;D为管道系统的外径,mm;
根据式(8)计算泄漏量ΔVleak,根据式(9)计算泄漏引起的压力降低值ΔP,与实际压降进行对比;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则可得出压降由管线泄漏导致,修复后将进行重新试压,再次进行步骤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84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