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子体医疗废液应急消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4817.9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倪正全;温嘉烨;张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1/72;C02F1/3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体 医疗 废液 应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医疗废液应急消杀装置,包括支撑壳体,其内部设置有废液处理腔体、废液存储腔体、供电单元、供气单元和控制单元;废液存储腔体上设置有总进水口、废液存储腔体出水口;废液处理腔体的顶部设置有废液处理腔体顶盖,且顶盖上开设有废液处理腔体进水口、通气口和地电极固定孔,废液处理腔体的底部开设有高压电极固定孔和与总出水口连通的废液处理腔体出水口;废液处理腔体内安装有气液两相多针‑板放电电极。本发明能够实现收集废液、消杀处理废液和排放废液的全自动化控制,使用便捷,绿色环保;模块化设计彼此独立、方便维护,结构紧凑、外形小巧,适用于防疫一线、方舱医院、临时隔离点等场所进行应急废液消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医疗废液应急消杀装置。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自发现以来,由于极强的传染性,迅速传播蔓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疫情,正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还可以存活于液体中,譬如医疗废液、患者的尿液等处,因此存在新冠病毒随废液排放而传播扩散的风险。进一步,在应对突发传染疫情时,新建的方舱医院、战地医院和临时隔离点等地通常缺少对医疗废液进行快速消杀处理的条件,若含有病菌的废液未经恰当处理便直接排放,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现行的医疗废液处理方式主要是使用化学消毒剂,在废液中混入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该方法处理时间长、成本高、伴随有化学污染并且难以满足疫区临时隔离点的废液消杀处理需求。因此,开发一种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医疗废液应急消杀处理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高压放电等离子体具有快速高效、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以及微电子等众多行业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医疗废液应急消杀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水中高压放电会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粒子,如羟基(·OH)、臭氧(O3)和过氧化氢(H2O2)等,同时伴随有紫外辐射、热效应和冲击波,通过多种化学、物理效应协同作用,来灭活水中微生物、病菌、降解水中有机物,提高废液消杀效率。同时,在消杀过程中无需添加化学药物,在处理结束后水中微量的臭氧和过氧化氢也会自动分解,整个处理过程绿色、无污染。因此,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废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极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现有的部分同类废液处理的放电结构大多是将一个电极置于液面上方的空气中,另一电极置于水中。虽然这种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体放电的难度,但在液面上方空气中产生的等离子体难以向水相传播,导致废液消杀效率较低;此外,医院目前使用的小型投药式污水池,主要缺点在于占地面积大、处理时间长、建设成本高、存在化学污染,并且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维护,难以满足疫情条件下,临时防疫场所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出处理高效、使用便捷、操作安全的小型医疗废液应急消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医疗废液应急消杀装置,针对方舱医院、战地医院和临时隔离点等地无法快速处理医疗废液的难题,提供一套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废液应急消杀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4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