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虫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8611.5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曹礼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礼刚 |
主分类号: | A01K61/40 | 分类号: | A01K61/40;A23K50/80;A23K10/30;A23K10/37;A23K10/18;A23K10/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名扬高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8 | 代理人: | 郭琳 |
地址: | 618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虫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虫的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培养池,清池、进水、消毒、肥水,接种轮虫,培养轮虫:补肥、添换水、投饵、日常检测及病害防治,收获轮虫等步骤。本发明以水泥池为培养池,并设有水循环加热系统和过滤系统,以便于对水温进行调控,使轮虫在较高的温度(25‑30℃)下进行生长,以提高轮虫的产量;以酵母加麦麸、柑橘皮、玉米芯、花椒叶、苦蒿、金银花、小球藻发酵,制成饵料,以解决酵母、麦麸营养成分单一的问题,使轮虫营养全面,且原料经酵母发酵后,其营养成分转化为小分子蛋白肽等营养物质,更易于轮虫吸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使培养出的轮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产量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虫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
目前轮虫的培育主要有室外水泥池培养、室内水泥池培养及工厂化装置连续培养等方法。水泥池培养一般采用动物粪便、化肥、杂鱼尸体等作为肥水材料培养轮虫,但其所获轮虫密度低,需要较大水面保障产量,且常受天气、水体富营养化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轮虫成活率不稳定,无法保证稳定产出;工厂化连续培养装置可高密度培养轮虫,但其高成本、难操作的特征使其难以在广大水产苗种场中推广应用。目前室内水泥池培育主要以酵母、豆浆、麦麸作为轮虫繁殖的饵料,再收集轮虫于小球藻液中营养强化,其存在的问题在于,酵母液、豆浆需要高频次投喂,易出现营养单一、饵料不足、投喂量过大等导致轮虫体质弱、成活率低、产量不稳定的现象。
作为大多数水产经济动物苗种不可替代的生物开口饵料,产量稳定、营养全面的轮虫培养方法十分关键,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轮虫培养饵料配方及投喂方式,以改进现有轮虫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虫的培养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轮虫培养方法培养产量不够稳定、轮虫营养成分少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虫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培养池:选择水泥池作为培养池,池深80-120厘米,水泥池池底铺有5-10厘米厚的淤泥或泥沙,所述淤泥或泥沙来自于鱼塘、河流、滩涂或大海;
(2)清池、进水、消毒:施用药物,杀死淤泥或泥沙中的鱼类幼苗和甲壳动物,然后进水,初期进水40-50厘米,调节盐度为8-15;
(3)肥水:投放肥料和藻种,使水体呈富营养化;随着水色的加深,逐渐加注水量;水温达到12℃以上,施肥2~3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茶褐色;
(4)接种轮虫:当自然水温达到12℃以上,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水泥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网具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或采用购买的轮虫种源,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
(5)培养轮虫:①补肥: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
②添换水:培养前期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培养后期温度较高,池内物质循环加快,不断产出轮虫,使水体中微量元素失衡,需要补充新鲜水。
③投饵:随着轮虫密度的增长,通过轮捕控制轮虫密度,同时投喂饵料,使单胞藻类维持在适宜的密度,使轮虫种群连续增长;
所述饵料的制备方法为:取如下重量份原料:酵母50-60份、麦麸20-30份、柑橘皮10-15份、玉米芯10-15份、花椒叶2-5份、苦蒿2-3份、金银花3-5份、鱼腥草3-5份、小球藻8-10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加入海水或淡水,混合均匀后密封发酵即得所述饵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礼刚,未经曹礼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8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玻璃成型模面设计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抗酸耐碱混凝土养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