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荧光光学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8538.1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冬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3/091 | 分类号: | C03C3/091;C03C3/093;C03C4/12;G02B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蒲敏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光学玻璃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荧光光学玻璃,所述低荧光光学玻璃的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表示,含有:SiO2:60~80%、B2O3:5~20%、Al2O3:1~10%、Rn2O:5~20%,其中Rn2O/(SiO2+B2O3)为0.07~0.25,所述Rn2O为Li2O、Na2O、K2O中的一种以上。本发明光学玻璃在具有期望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同时荧光度等级较低,同时具备优异的耐水作用稳定性,量产工艺性能好,长期使用透过率不会产生明显下降,特别适于生物观测等领域的使用,尤其适合应用在显微镜的盖玻片、载玻片、接物镜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玻璃,尤其是涉及一种低荧光光学玻璃。
背景技术
发光材料指的是能够利用某种方法将其他类型的能量吸收,然后将这些能量转化为光能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材料。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如图1所示,其中M表示基质晶格,在M中掺杂两种外来离子A和S,并且假设基质晶格M的吸收不产生辐射。基质晶格M吸收激发能,传递给掺杂离子,使其上升到激发态,它返回基态有3种途径:1)以热的形式把激发能量释放给邻近的晶格,成为“无辐射弛豫”,也叫荧光猝灭;2)以辐射形式释放激发能量,称为“发光”;3)S将激发能传递给A,即S吸收的全部或者部分激发能由A产生发射而释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敏化发光”,A称为激活剂,S通常称为A的敏化剂。
激活剂吸收能量后,激发态的寿命极短,一般大约仅10-8s就会自动地回到基态而发出光子,这种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撤去激发源后,荧光立即停止。如果激发态在切断激发源后仍能继续发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有时磷光能持续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这种发光材料称为长余辉材料。
晶体的发光性能由构成它的化合物的组成和晶体结构所决定,而且往往是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巨大差异。
目前主要的局域发光中心有(箭头向右为吸收,向左为发射):
1)例如缺陷型发光中心(F-center);
2)如Ga+、In+、Tl+、Ge2+、Sn2+、Pb2+、As3+、Sb3+、Bi3+等;
3)如Cu+、Ag+、Au+等;
4)第一和第二过渡系金属离子;
5)稀土离子和锕系离子;
6)低氧化态稀土离子Ce3+、Sm2+、Eu2+、Tm2+、Yb2+;
7)阴离子p电子和空阳离子轨道间的转移或电荷转移过程。如VO43-,MoO42-和WO42-分子内的电荷转移。阴离子p轨道电子到Eu3+或过渡金属离子的转移只发生在激发过程。
迄今为止,人们对发光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已有100多年。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离子掺杂或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无机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8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