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4822.1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险峰;张冬;董道福;石虎强;肖军;唐必成;张飞;裴铭海;周彬;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E01D11/04;E01D19/12;E01D19/16;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欣博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7 | 代理人: | 于福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斜拉桥 上部 结构 快速 循环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先连续吊装及焊接(或栓接)主梁悬臂端前两个钢梁节段,于最新安装梁段焊接(或栓接)期间安装并张拉上一节梁段对应的斜拉索,循环此过程直至悬臂梁段全部安装完成。本发明与现有的钢梁矮塔斜拉桥逐段节段安装、逐节段张拉对应斜拉索的建造方法相比,在保证结构开裂及屈服风险的前提下,舍弃传统的串联作业为并行作业方式,整个循环建造过程中将上一节段斜拉索跟随张拉的时间完全省略,可显著提高施工进度,节约建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属于桥梁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或钢斜拉桥建造过程中,考虑主梁结构整体及局部受力安全,一般吊装并焊接或浇筑悬臂最前端节段后,须安装并张拉(或部分张拉)当前节段对应斜拉索,然后桥面吊机(或挂篮)行走至当前梁段,继续按该顺序施工新梁段,各施工工序串联进行,故上部结构总建造周期一般相对较长。
钢梁矮塔斜拉桥(或称为部分斜拉桥)在受力及材料方面具有如下特点:(1)相对一般斜拉桥,矮塔斜拉桥的斜拉索承担荷载的比例相对较低,斜拉索对结构的支撑效果相对较弱;(2)相对混凝土结构,钢梁桥在悬臂安装过程中基本不存在开裂风险;(3)相对一般斜拉桥,钢梁矮塔斜拉桥施工全过程中应力水平相对较低,主梁基本不存在受压失稳风险。
相对普通斜拉桥安装并焊接某节段后须安装并张拉对应节段斜拉索的串联作业方式相比,钢梁矮塔斜拉桥建造时,在当前节段安装及焊接期间,安装及张拉上一节段对应斜拉索,从而实现并行作业,减少全周期时间耗费,加快上部结构建造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在确保施工过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舍弃传统的串联作业为并行作业方式,通过优化上部结构施工工序,缩短全桥建造时间,进而达到整体节约建设资金的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索塔区梁段安装: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桥墩及索塔,采用浮吊或其他方式安装索塔区域无斜拉索钢梁节段,在钢梁悬臂端拼装桥面吊机;
(2)悬臂梁段一安装:利用桥面吊机起吊主梁悬臂第一段钢梁段,并与桥面吊机所在的梁段进行临时锁定;钢梁环缝焊接;钢梁环缝段焊接完成后不安装该梁段对应斜拉索,而是将桥面吊机前移至安装完成的悬臂第一段钢梁段上,直接待吊下一梁段;
(3)悬臂梁段二安装:利用桥面吊机起吊主梁悬臂第二段钢梁段,并与桥面吊机所在的梁段进行临时锁定;钢梁环缝焊接;钢梁环缝焊接期间,同时安装第一段钢梁段对应的斜拉索并张拉;桥面吊机前移至安装完成的悬臂第二段钢梁段上;
(4)按照步骤(2)到步骤(3)方法,利用桥面吊机起吊当前钢梁段,并与桥面吊机所在的上一梁段进行临时锁定;悬臂前端当前钢梁环缝焊接;当前钢梁环缝焊接期间,同时安装上一钢梁段对应的斜拉索并张拉;桥面吊机前移至安装完成的悬臂前端当前钢梁段上;循环上述过程直至悬臂梁段全部安装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相对普通斜拉桥安装并焊接某节段后必须安装并张拉对应节段斜拉索的串联作业相比,在下一节段安装及焊接期间安装并张拉上一节段对应斜拉索,整个循环建造过程中完全将上一节段斜拉索跟随张拉的时间节省,从而减少各循环周期30%时间耗费;
2、对于普通混凝土斜拉桥,不安装并张拉当前节段对应斜拉索的条件下,提前施工下一节段会导致已施工完成梁段顶板显著增加开裂风险;对于普通钢梁斜拉桥,不安装并张拉当前节段对应斜拉索的条件下,提前施工下一节段会导致已施工完成梁段底板(或下弦杆)显著增加受压屈服风险。钢梁矮塔斜拉桥采用本发明方法不存在上述开裂及构件屈服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4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