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取乙烯、丙烯和丁烯的催化转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2124.8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3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许友好;左严芬;王新;何鸣元;沙有鑫;白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0 | 分类号: | C10G55/00;C10G69/00;C10G73/44;C07C4/06;C07C11/04;C07C11/06;C07C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取 乙烯 丙烯 丁烯 催化 转化 方法 | ||
1.一种制取乙烯、丙烯和丁烯的催化转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催化转化反应条件下,将富含烯烃的原料与温度在650℃以上的催化转化催化剂在第一催化转化反应器中接触反应,得到第一反应物流和第一待生催化剂,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中含有50重量%以上的烯烃;
在第二催化转化反应条件下,使重油与温度在650℃以上的催化转化催化剂在第二催化转化反应器中接触反应,得到第二反应物流和第二待生催化剂;
使所述第一反应物流和所述第二反应物流进入分离系统分离为乙烯、丙烯、丁烯、含烯油气和催化蜡油,使所述含烯油气返回所述第一催化转化反应器中继续反应,所述含烯油气包含C5以上烯烃;
使所述第一待生催化剂和所述第二待生催化剂在再生反应器中进行烧焦再生,得到再生催化剂;使所述再生催化剂作为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分别返回所述第一催化转化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催化转化反应器;
所述重油选自石油烃和/或矿物油;所述石油烃选自减压瓦斯油、常压瓦斯油、焦化瓦斯油、脱沥青油、减压渣油、常压渣油和重芳烃抽余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矿物油选自煤液化油、油砂油和页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来自烷烃脱氢装置产生的C5以上馏分、炼油厂催化裂解装置产生的C5以上馏分、乙烯厂蒸汽裂解装置产生的C5以上馏分、MTO副产的C5以上富烯烃馏分、MTP副产的C5以上富烯烃馏分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第一催化转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600-750℃;反应压力为0.05-1MPa;反应时间为0.01-100秒;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与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的重量比为(1-150):1;
所述第二催化转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00-650℃;反应压力为0.05-1MPa;反应时间为0.01-100秒;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与所述重油的重量比为(1-100):1;
以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包含1-50重量%的分子筛、5-99重量%的无机氧化物和0-70重量%的粘土;
从所述分离系统得到的所述含烯油气中含有50重量%以上的烯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中烯烃的含量为80重量%以上;
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中的烯烃选自碳原子数为5以上的烯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中烯烃的含量为90重量%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为纯烯烃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烷烃脱氢装置的烷烃原料来自石脑油、芳烃抽余油和轻质烃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催化转化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催化转化反应器分别选自提升管、等线速的流化床、等直径的流化床、上行式输送线和下行式输送线中的一种,或者为它们中两种串联的组合反应器,其中所述提升管为等直径提升管反应器或者变径流化床反应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催化转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630-750℃;反应压力为0.1-0.8MPa;反应时间为0.1-80秒;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与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的重量比为(3-150):1;
所述第二催化转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50-600℃;反应压力为0.1-0.8MPa;反应时间为0.1-80秒;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与所述重油的重量比为(3-7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催化转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630-720℃;反应压力为0.2-0.5MPa;反应时间为0.2-70秒;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与所述富含烯烃的原料的重量比为(4-120):1;
所述第二催化转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80-580℃;反应压力为0.2-0.5MPa;反应时间为0.2-70秒;所述催化转化催化剂与所述重油的重量比为(4-3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21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最大化生产丙烯的催化转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