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参数智能计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0779.1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0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侯养兵;孟庆标;陈艳伟;薛清然;徐言民;谭孟孟;李安家;王林林;陈洪帅;薛善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同博石油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6;E21B47/07;E21B4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参数 智能 计量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油井计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参数智能计量系统,其特征是输入管道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分离罐输入端,分离罐气相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动球阀、气体流量计连接第一单向阀输入端,分离罐液相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动球阀、质量流量计连接第二单向阀输入端,第一单向阀输出端及第二单向阀输出端均通过第二控制阀连接输出管道;第二单向阀两端连接电动泵;分离罐上设有第一及第二液位开关;输入管道上设有压力计和温度计,第一电动球阀、第二电动球阀、气体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电动泵、压力计、温度计、第一液位开关及第二液位开关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其具有检测周期短、计量参数多而准确、易操作、适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井计量技术领域,具体多涉及一种多参数智能计量系统。
背景技术
单井计量是油田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单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和含水等指标变化直接反映油层中油水变化规律,是检验生产管理措施,进行油藏动态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发展,越来越多低渗、特低渗油田投入开发。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存在着油井产量低下,产液量变化幅度大,井场地形复杂、单井罐较大等现象,多数油井单井计量存在检测周期长、计量不准确的问题,给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带来困难,不能满足油藏评价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陷,而提供一种检测周期短、计量参数多而准确、易操作、适用性强的多参数智能计量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参数智能计量系统,包括分离罐、电动球阀、气体流量计、质量流量计、单向阀、电动泵、液位开关、控制阀和控制装置,输入管道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分离罐的输入端,分离罐的气相输出端顺次通过第一电动球阀、气体流量计连接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分离罐的液相输出端顺次通过第二电动球阀、质量流量计连接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及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均连接第二控制阀的一端,第二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管道;所述第二单向阀输入端的管道连接电动泵的输入端,第二单向阀输出端管道连接连接电动泵的输出端;所述分离罐上设有第一液位开关和第二液位开关;所述输入管道与输出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三控制阀;所述输入管道上设有压力计和温度计,所述第一电动球阀、第二电动球阀、气体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电动泵、压力计、温度计、第一液位开关及第二液位开关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分离罐包括罐体,罐体一侧上部设有输入管口,罐体另一侧下部设有液相输出管口,罐体顶部设有气相输出管口,所述输入管口上侧的罐体内腔中通过连接板固定设有防溢罩,防溢罩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部设有封堵球。
所述第一液位开关设置在托板一侧的罐体外部,所述第二液位开关设置在液相输出管口上侧的罐体外部,所述第一液位开关和第二液位开关的感应端均设置在罐体内侧;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排空管口。
所述防溢罩呈倒扣的漏斗状结构。
所述托板为带有弧形的圆盘结构,该圆盘结构的鼓起面向上设置并均匀分布设有若干个立柱。
所述封堵球的直径大于气相输出管口的内径。
所述分离罐的底部设有排空阀;所述分离罐的顶部设有安全阀;所述输入管道上设有取样阀。
所述控制装置为带有液晶显示控制屏及网络连接单元的可编程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采用控制装置根据液位开关反馈的信号,对电动球阀及电动泵进行自动控制,从而控制分离罐中剩余混合液体的液面高度,达到气、液有效分离的目的,通过气体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分别进行气相和液相的准确计量,且通过压力计、温度计监测管道压力、温度等对生产有用的参数。具有检测周期短、计量参数多而准确、易操作、适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同博石油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同博石油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0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