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9897.0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西洲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28 | 分类号: | F16L9/128;B29D23/00;C08L27/06;C08L5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崔雷 |
地址: | 4023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缠绕 抗菌 耐磨 复合管 | ||
1.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塑管材为四层复合结构,包括管材本体(1)、第一加强层(2)、第二加强层(3)以及耐磨层(4),所述第一加强层(2)缠绕设置在管材本体(1)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层(3)缠绕设置在第一加强层(2)的外侧,所述耐磨层(4)包裹设置在第二加强层(3)的外侧;
所述管材本体(1)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聚氯乙烯30-45份,抗菌剂5-9份,聚甲醛树脂3-7份,聚氯乙烯与抗菌剂的配比为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1)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聚氯乙烯30份,抗菌剂5份,聚甲醛树脂3份,聚氯乙烯与抗菌剂的配比为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1)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聚氯乙烯45份,抗菌剂9份,聚甲醛树脂7份,聚氯乙烯与抗菌剂的配比为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4)的外侧设有防护层(5),且所述防护层(5)包裹设置在耐磨层(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加强层(2)以及第二加强层(3)均为塑钢丝材料制成,所述耐磨层(4)为不锈钢丝网制成,所述防护层(5)为聚碳酸脂材料制成。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抗菌耐磨高强度钢塑管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管材成型
聚氯乙烯、抗菌剂以及聚甲醛树脂同时放入加热搅拌机中混合,混合后的原料放入双螺杆挤出机,混合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螺杆的剪切和捏合后,注塑到管材成型模具中成型得到管材本体(1);
S2:管材外部加强
成型后的管材本体(1)置于管材传输机匀速传输,传输至第一台钢丝缠绕设备时,第一台钢丝缠绕设备对管材本体(1)做第一次钢丝缠绕处理,在管材本体(1)的外部形成第一加强层(2),传输至第二台钢丝缠绕设备时,第二台钢丝缠绕设备对管材本体(1)做第二次钢丝缠绕处理,在第一加强层(2)的外部形成第二加强层(3);
S3:钢丝网覆盖
步骤S2中加强后的管材本体(1)持续传输至钢丝网覆盖设备时,钢丝网覆盖设备对管材本体(1)的外侧裹覆钢丝网,钢丝网裹覆后,使用风冷设备对管材本体(1)做冷却处理,在第二加强层(3)的外侧形成耐磨层(4);
S4:钢塑管材成型
步骤S3中覆盖钢丝网的管材本体(1)传输至聚碳酸脂覆膜机处时,聚碳酸脂覆膜机在耐磨层(4)的外部覆盖一层聚碳酸脂,并在聚碳酸脂覆盖后使用风冷设备对管材本体(1)做冷却处理,在耐磨层(4)的外部形成防护层(5),完成钢塑管材的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加热搅拌机温度设置为120℃,加热搅拌机的转速设置为500r/min,双螺杆挤出机内部温度设置为60℃,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设置为3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钢丝缠绕过程中,使用电加热设备加热管材本体(1),使钢丝嵌入管材本体(1)的外壁中,电加热设备温度设置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钢丝网覆盖设备的温度设置40℃,风冷设备的温度设置为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聚碳酸脂覆膜机的温度设置为30℃,风冷设备的温度设置为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重缠绕钢塑抗菌耐磨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S4中,管材传输机传输管材的速度为1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西洲管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西洲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98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