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旋转磁场加速的无电极等离子体推力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8780.0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7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石峰;王国东;王志军;朱红伟;张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H1/00 | 分类号: | F03H1/00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 代理人: | 杨明环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旋转 磁场 加速 电极 等离子体 推力 | ||
本发明涉及航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旋转磁场加速的无电极等离子体推力器,包括中空的壳体和工质基座,工质基座中心设有工质进入孔,工质基座密封固定设置于壳体前部的端部,壳体前部周向外壁上缠绕有射频线圈;壳体后部周向外壁沿轴线方向上设有多个等距永磁体环,多个永磁体环的磁场方向相同;壳体后部外侧周向设有围绕壳体后部的四个轴向线圈,两组轴向线圈分别输入相位差为90°的射频电流。本申请的等离子体推力器整体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具有放电气压低,等离子体密度高、均匀性好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旋转磁场加速的无电极等离子体推力器。
背景技术
化学推进系统推力大,但比冲很低,执行单次轨道机动就需要消耗大量推进剂,完全无法满足长期在轨机动的要求。电推进是一种把电能转换成工质动能,使其定向加速而产生推力的反作用式发动机,相对于化学推进具有比冲高的显著优势,已经广泛应用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位置保持、中小型深空探测器主推进任务等。
但是传统的电推进系统由于由电极烧蚀,以及等离子体与壁面之间的溅射,会影响推力器的寿命。为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旋转磁场加速的无电极等离子体推力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旋转磁场加速的无电极等离子体推力器,包括中空的壳体和工质基座,壳体前部为中空圆柱体状,壳体后部为中空圆台状,壳体前部与壳体后部的小端处一体连接,工质基座中心设有工质进入孔,工质基座密封固定设置于壳体前部的端部并且工质基座中心与中空壳体同轴;壳体前部外壁上缠绕有射频线圈;壳体后部外壁沿轴线方向上固定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永磁体环,多个永磁体环的磁场方向相同;壳体后部外侧设有绕外壁周向分布的四个轴向线圈,相对的两个轴向线圈为一组,共两组;每组内的两个轴向线圈并联,两组轴向线圈分别输入相位差为90°的射频电流。
优选的,壳体为石英玻璃管。
在本申请中,未加限定的结构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源、工质储存容器,工质提取装置、支架、真空环境等结构。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壳体前部周向外壁上缠绕有射频线圈,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线圈中通入交变射频电流时,交变磁场会在壳体前部的圆柱体空腔室中产生;同时,交变磁场感生出交变电场,在通入工质气体时,交变电场引发工质气体放电,产生初始等离子体;
壳体后部周向外壁沿轴线方向上设有多个等距设置的永磁体环,永磁体环在壳体后部腔体内产生轴向磁场;两组轴向线圈分别输入相位差为90°的射频电流后,在壳体后部腔体内产生角向旋转磁场,使初始等离子体的电子被磁化一起旋转形成角向等离子体电流,角向等离子体电流沿轴向流动,角向等离子体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外加磁场相反,从而形成闭合型磁力线,进而约束初始等离子体中的正离子和电子,从而形成场反构型等离子体团,角向等离子体电流与外加的轴向磁场的径向分量共同作用,从而产生洛伦兹力,等离子体团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扩张并向外排出。在这个过程中,壳体前部和后部内壁均不与等离子体发生直接接触,极大地减少了能量的对流和传导损失,理论上仅存在辐射损失,能量利用率高,可以延长推力器的寿命;由于排出的场反构型等离子体团呈电中性,不需要增加中和器,消除了传统等离子推进器的羽流污染问题。
本申请的射频线圈结构可以在更低的射频电压下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并且不需要采用高压射频电极,从而避免了电极的污染。另外,本申请的等离子体推力器整体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具有放电气压低,等离子体密度高、均匀性好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8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酸铝纤维清洗除渣装置及清洗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粒子滤波BSLAM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