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化炉激冷气量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7201.0 | 申请日: | 2021-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罗丽珍;王鹏杰;许世森;陶继业;任永强;李小宇;刘沅;陈智;樊强;袁广武;刘飘;董志健;王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C10J3/84;C10J3/8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化 炉激冷 气量 控制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气化炉激冷气量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气化炉技术领域。除灰单元与气化炉的废锅出口连接,合成气流量检测装置设在除灰单元与废锅出口的连接管路上,除灰单元与水洗单元连接,水洗单元与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至气化炉的激冷气入口;废锅入口温度检测装置设在废锅入口处,激冷气流量检测装置设在水洗单元与激冷气循环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激冷气调节单元分别与激冷气流量检测装置和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废锅入口温度检测装置、激冷气调节单元和合成气流量检测装置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该系统能够根据气化炉负荷对激冷气量做出实时匹配和调整,减少能耗,保证气化炉的高效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化炉激冷气量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是发展先进的清洁煤发电、煤化工、煤基多联产等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对各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代煤化工项目快速发展驱动下,煤气化技术正在向大型化、清洁高效、宽煤种适应性方向发展。煤气化技术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现阶段高效清洁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现有的气化炉燃烧工艺中,为了保证废锅入口温度合适,一般将激冷气量开到最大,造成激冷气的大量浪费,增大了装置能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化炉激冷气量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根据气化炉负荷对激冷气量做出实时匹配和调整,减少能耗,保证气化炉的高效稳定运行。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化炉激冷气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除灰单元、水洗单元、废锅入口温度检测装置、激冷气流量检测装置、激冷气循环压缩机、激冷气调节单元和合成气流量检测装置;
除灰单元与气化炉的废锅出口连接,合成气流量检测装置设在除灰单元与废锅出口的连接管路上,除灰单元与水洗单元连接,水洗单元与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至气化炉的激冷气入口;废锅入口温度检测装置设在废锅入口处,激冷气流量检测装置设在水洗单元与激冷气循环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激冷气调节单元分别与激冷气流量检测装置和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废锅入口温度检测装置、激冷气调节单元和合成气流量检测装置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
优选地,水洗单元的出口连接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与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另一条支路连接至煤气净化系统。
进一步优选地,水洗单元的出口连接煤气净化系统的支路上设有控制阀。
优选地,激冷气循环压缩机入口处设有除沫装置。
优选地,激冷气循环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
优选地,激冷气调节单元包括频率调节器,频率调节器分别与控制单元和激冷气循环压缩机连接。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气化炉激冷气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
来自废锅出口的飞灰依次经除灰单元和水洗单元处理后进入激冷气循环压缩机;废锅入口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废锅入口处合成气的温度,合成气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初始合成气量,激冷气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实时激冷气量;控制单元根据合成气温度,通过激冷气调节单元,实时调控进入气化炉的激冷气量。
优选地,实时调控进入气化炉的激冷气量是通过下式进行的:
Z×λ×[M0T-M1(T-△T)-(M0-M1)T]=△MT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7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