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环保聚合物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3110.X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8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宗木;邱妹妹;陈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天骄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3 | 分类号: | C08G18/63;C08K3/30;C08K3/22;C08K5/098;C08K3/34;C08K13/02;C08J9/00;C08J9/30;A43B17/14;C08L75/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谢世玉 |
地址: | 362114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环保 聚合物 多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环保聚合物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聚醚多元醇技术领域,按照重量份数计,其配方为高回弹聚合物多元醇30‑50份、普通软泡聚合物多元醇35‑55份、鞋用杀菌剂1‑5份、防臭剂1‑5份、开孔剂1‑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高回弹聚合物多元醇升温至60‑80℃;步骤二,逐步滴加普通软泡聚合物多元醇,滴加时间1‑2小时,确保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液;步骤三,将鞋用杀菌剂、防臭剂、开孔剂依次加入混合液中,温度控制在60‑80℃,搅拌0.5‑1小时,制得所需的聚合物多元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产品做的泡绵具有透气、吸汗、防臭、防霉、抑菌、缓冲减震性良好的特点,并且更耐水洗、更耐腐、更轻质、更柔软,回弹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醚多元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密度环保聚合物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简称聚氨酯软泡,俗称海绵,是一种兼具优异的弹性和柔软性能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并且是聚氨酯材料领域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因其具有密度低、弹性好、吸音、保温、透气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坐垫、头枕、地毯、床垫、沙发垫等垫材,工业和民用上也把软泡用作过滤材料、隔音材料、防震材料、装饰材料及包装材料等。
聚合物多元醇由于可以提高聚氨酯软泡开孔率,改善透气、提高撕裂等性能,增强聚氨酯软泡硬度,给予软泡更高的支撑性能。正因为如此,聚合多元醇被大量用于聚氨酯软泡制品中。
如公开号为CN11147114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性聚合物多元醇及包含其的聚氨酯软泡,所述改性聚合物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官能度为4-8的小分子多元醇为起始剂,以环氧丙烷为聚合单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基础聚醚,将所得基础聚醚与苯乙烯和丙烯腈接枝共聚制得改性聚合物多元醇。该方法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透气性、回弹性和耐水洗等特性均较差。
再如公开号为CN10415154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低VOC含量高回弹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采用多元醇类化合物为起始剂,在0-0.6MPa压力,60-140℃下,以碱金属氢氧化物为催化剂,与环氧化合物分步聚合,然后经过特殊后处理得到的;其中,多元醇类化合物的质量占总投料量的10-19.5%、环氧化合物的质量占总投料量的80-89.5%、碱金属氢氧化物的质量占总投料量0.2-0.5%。采用该制备方法得到的聚醚多元醇具有低VOC含量和高回弹性,但是在透气性和耐水洗性等方面表面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聚合物多元醇产品普遍存在的透气性、回弹性和耐水洗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环保聚合物多元醇,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配制而成: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配制而成:
优选地,高回弹聚合物多元醇是由6000分子量聚醚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制得。
优选地,普通软泡聚合物多元醇的化学组分是由3000分子量聚醚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制得。
优选地,杀菌剂是鞋用杀菌剂,其组分是硫酸镁铝、氧化锌、硬脂酸镁、滑石粉复配而成。
优选地,防臭剂是香精。
优选地,开孔剂是海绵开孔剂,其组分是聚氧化丙烯一氧化乙烯共聚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密度环保聚合物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高回弹聚合物多元醇升温至60-80℃;
步骤二,逐步滴加普通软泡聚合物多元醇,滴加时间1-2小时,确保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液;
步骤三,将鞋用杀菌剂、防臭剂、开孔剂依次加入混合液中,温度控制在60-80℃,搅拌0.5-1小时,制得所需的聚合物多元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天骄化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天骄化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3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