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2548.6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7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皓;王永永;仇文久;杨丰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23 | 分类号: | H04L12/823;H04W28/02;H04W2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敏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上报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添加服务器或对信号基站进行扩容技术解决数据上报峰值,导致成本大幅提高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在设备接收到数据上报指令时,根据预设的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和延迟计算参数计算数据上报的第一延迟时间;当时间到达所述第一延迟时间时进行数据上报。本申请通过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和延迟计算参数的计算,实现了在各个设备互相之间无法联通,服务器也无法主动下发各个设备离散时间的场景下,仅通过设备自身进行计算,获得一个随机上传时间,降低数据上报峰值时节点的业务压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设备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各种相应的各种项目和分布式的项目架构,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物联网项目的实施中,有可能会遇到同时间,因为某些愿意例如:一个区域内的设备集体上电或者设备定时上报自身信息等情况,这就导致了在某一个时刻,这些互相之间没有通信的设备会在同时向通信基站或者服务器发送大量数据信息,造成数据上报的高峰,使得通信基站和服务器要在短时间内处理这大大超过设计需求的数据峰值,导致业务失败或者数据丢失,或短时间的通信异常,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目前应对数据上报峰值的方法是添加服务器或对信号基站进行扩容,以此提高服务器和信号基站的容量,保证能够承受数据上报峰值时的数据量,但该方法会大幅提高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添加服务器或对信号基站进行扩容技术解决数据上报峰值,导致成本大幅提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设备接收到数据上报指令时,根据预设的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和延迟计算参数计算数据上报的第一延迟时间;
当时间到达所述第一延迟时间时进行数据上报。
可选的,所述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的生成过程,包括:
在设备首次联网时,对与设备连接的通信设备或服务器进行评估,得到所述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计算数据上报的第一延迟时间,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通过采用三个周期叠加计算的随机算法和延迟计算参数计算数据上报的第一延迟时间。
可选的,在当时间到达所述第一延迟时间时进行数据上报后,还包括:
判断设备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收到服务器的反馈信息;
若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收到服务器的反馈信息,则按照预设方式修改所述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得到第二延迟基点时间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延迟基点时间参数和延迟计算参数计算数据上报的第二延迟时间;
当时间到达所述第二延迟时间时进行数据上报。
可选的,所述延迟计算参数,包括:
设备的系统时钟值和唯一识别码。
可选的,所述对与设备连接的通信设备或服务器进行评估,得到所述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包括:
测试设备的通信设备的通信延迟时间和服务器反馈信息的时间;
根据所述设备的通信设备的通信延迟时间和服务器反馈信息的时间设定所述第一延迟基点时间参数。
可选的,所述三个周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2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转换装置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设备访问方法、设备访问装置及服务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