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水围堰内管井降水法干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0968.0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7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晗;彭申凯;钱申春;任杰;沈维成;崔健;徐磊;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19/10;E02D17/04;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围堰 管井 降水 法干挖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水围堰内管井降水法干挖施工方法,包括插打钢板桩、降水井设置、开挖并安装第一层围檩内支撑、开挖并安装第二层围檩内支撑、浇筑封底、施工承台、回填砂土、拆除第二层围檩内支撑、承台施工后回填细砂、拆除第一层围檩内支撑以及拔除钢板桩等步骤。本发明为配合新型的围堰内降水施工技术,降水井采用升降渗透管和基底固定管的升降套接结构,实现逐段阶梯式降水方法,大幅降低所需降水量及降水井布置数量,降水快且具有应急排险优势,成本低的同时还提高降水施工效率;本发明解决了围堰合拢后内部土体难以开挖移除的问题,通过降水固结,土体得以近似干挖条件下进行移除并安全进行了围堰封底,杜绝了基坑底的涌沙涌水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位较高或者临河范围区域内的钢围堰承台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水围堰内管井降水法干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当桥梁墩台基础位于地表水位以下时,根据当地材料修筑成各种形式的土堰;在水较深且流速较大的河流可采用木板桩或钢板桩(单层或双层)围堰,目前多使用双层薄壁钢围堰。围堰的作用既可以防水、围水,又可以支撑基坑的坑壁。
国内常用的为钢板桩围堰施工完成后围堰内水下吸泥土开挖至设计标高然后开始抽水提供出作业面后进行承台施工,在水位压力的作用下,水压力引起砂的渗透变形,基坑的坑底产生涌沙涌水现象,给模板搭建及浇筑工序带来巨大麻烦,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临水围堰内管井降水法干挖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水围堰内管井降水法干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插打钢板桩至合拢,形成围堰,依据围堰面积大小在围堰内部设降水井,降水井底部的降水高度要在承台底部1.5m以上,降水井的布置位置为:承台与围堰之间间隙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在承台内部也设置有一定数量的降水井;降水井的布置采用点阵布置,承台内的几组降水井呈现矩形分布,承台外的多组降水井对承台呈包围状分布;
2)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通过降水井逐段排水,当围堰内部管井降水达到预定深度后进行干挖,围堰内开挖至第一层下0.5m,安装第一层围檩内支撑;
3)围堰内开挖至第二层下0.5m,安装第二层围檩内支撑;
4)围堰内开挖至基坑底,浇筑30cm封底混凝土;
5)找平封底、破除桩头,绑扎钢筋,立模板,施工承台;
6)施工承台至+15m处后围堰内回填砂土;
7)拆除第二层围檩内支撑,施工剩余承台;
8)承台施工完成后,四周回填细砂;
9)施工墩身至泥面以上,逐步回填基坑并拆除剩余围檩内支撑,拔除钢板桩完成施工。
优选地,降水井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插接在降水井孔底部的基底固定管以及套接在基底固定管顶部的升降渗透管,基底固定管和升降渗透管的管壁均自上而下等距设置有透水孔,且透水孔的内外两侧均包接过滤网,用于过滤砂石,基底固定管顶端处的外壁固接在围堰的封底混凝土中。即基底固定管顶端与围堰的封底混凝土上表面相齐平;
升降渗透管顶端面固接有法兰盖,法兰盖的边侧壁设有法兰吊耳,法兰盖插接有悬挂插入管,悬挂插入管底端位于升降渗透管内,悬挂插入管顶端伸出法兰盖外且连接有水泵,法兰盖上表面设有螺孔,水泵外壳的底座通过螺栓固接在法兰盖上表面,水泵连接有外放管,外放管斜搭在围堰顶部,且外放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位于围堰外,用于将水排出围堰外,基底固定管顶端与法兰盖底面之间填充有砂石填充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0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学教育实训用静脉注射训练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子信息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