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园区用电信息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9056.1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1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程前;向露萍;胡许光;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原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N3/08;G06N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孪生 用电 信息 分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园区用电信息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园区信息、园区设备信息以及园区各设备历史用电信息,将该各设备历史用电信息分为用电训练样本以及用电测试样本,对该用电训练样本进行预处理,获取历史用电训练数据集;
获取园区信息、园区设备信息以及园区各设备历史用电信息,所述园区信息包括:园区类别以及园区面积,园区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型号以及设备能耗,将该各设备历史用电信息分为用电训练样本以及用电测试样本,设定预处理规则:特征提取、归一化、均值以及方差,根据该预处理规则依次对该用电训练样本进行预处理,获取用电训练样本均值以及用电训练样本方差作为历史用电训练数据集;
S2,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作为原始模型,根据该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历史用电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并获取训练结果,通过用电测试样本以及训练结果对原始模型进行迭代矫正,获取二代模型;
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作为原始模型,根据该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历史用电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根据不同数据的特征确定隐层的个数以及每一层神经元的个数,将隐层的个数以及每一层神经元的个数作为训练结果,通过预处理规则对用电测试样本进行预处理,获取用电测试数据集,设定误差阈值,计算用电测试数据集与训练结果的均方误差值,将均方误差值与误差阈值进行比较,当均方误差值大于误差阈值时,通过用电测试样本以及训练结果对原始模型进行迭代矫正,获取矫正后的原始模型作为二代模型;当均方误差值小于误差阈值时,将该原始模型作为二代模型;
根据园区类别获取同类别园区设备用电数据表,根据园区类别以及同类别园区设备用电数据表获取园区类别对用电数据的影响程度,根据园区设备型号从同类别园区设备用电数据表中提取该设备不用时间段对应的用电数据以及对应的时长,并计算该设备用电数据均值,获取园区设备型号对应的标准功率,获取不同季节对用电数据的影响程度;
S3,构建矫正因子算法,根据园区信息以及园区设备信息爬取对应设备用电数据均值,根据园区信息以及设备用电数据均值计算模型矫正因子,通过该模型矫正因子对二代模型进行矫正,获取最终模型作为数字孪生模型;
构建矫正因子算法,根据园区类别获取同类别园区设备用电数据表,根据园区设备型号从同类别园区设备用电数据表中获取对应设备用电数据,并计算该对应设备用电数据的用电数据均值,根据园区信息以及设备用电数据均值计算模型矫正因子,通过该模型矫正因子对二代模型进行矫正,获取最终模型作为数字孪生模型;
所述矫正因子算法为:
其中,f代表矫正因子,α代表园区类别对用电数据的影响程度,λ代表不同季节对用电数据的影响程度,m代表设备型号对应的标准功率,ct代表设备用电数据均值,t代表不同的时间段,n代表不同时间段对应的编号,i代表不同时间段对应的时长;
S4,实时获取园区各设备用电信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对各设备用电信息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获取园区用电分析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的园区用电信息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实时获取园区各设备用电信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对各设备用电信息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获取园区用电分析报告,还包括以下步骤,实时获取园区各设备用电信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对各设备用电信息进行预测,获取预测结果,并根据该预测结果生成对应的园区用电分析报告,根据园区信息获取同类园区用电分析报告,根据该同类园区用电分析报告生成用电建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原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原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90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型纸膜无缝通道服装面料
- 下一篇:电缆绝缘层的绕包系统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