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视介质系统和制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8729.1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2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张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F7/00 | 分类号: | A47F7/00;A47F3/04;A47F3/12;F25D21/0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施能佳;陈岚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视 介质 系统 制冷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透视介质系统和制冷装置,所述透视介质系统包括:透视介质,其配置成允许光线穿透;电能接收单元,其配置成以无线方式接收电能;以及加热单元,其附着于所述透视介质并电气连接到所述电能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单元根据所述电能接收单元接收的电能对所述透视介质加热。该系统可以防止诸如制冷装置的可观察表面上的水汽凝结,从而保证诸如制冷装置的内部可观察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藏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透视介质系统和包括透视介质系统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冷柜采用玻璃作为与外界隔绝的材料,从而方便从外部观察冷柜内的陈列物。但是玻璃表面上容易因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形成冷凝水,这会造成玻璃的可观察性显著下降。此外,水渍蓄积容易滋生细菌,这对卫生健康也是不利的。
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线缆为冷柜的可滑动玻璃门的加热薄膜供电的技术方案,但是这种以线缆供电的方案在玻璃门多次滑动后容易导致电缆松脱,线缆的绝缘性能也可能受到破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视介质系统和包括透视介质系统的制冷装置,用于防止诸如制冷装置的可观察表面上的水汽凝结,从而保证诸如制冷装置的内部可观察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透视介质系统,包括:透视介质,其配置成允许光线穿透;电能接收单元,其配置成以无线方式接收电能;以及加热单元,其附着于所述透视介质并电气连接到所述电能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单元根据所述电能接收单元接收的电能对所述透视介质加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透视介质包括多个透视层状结构,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多个透视层状结构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加热单元对所述透视介质的光线透过率降低程度小于第一预设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加热单元均匀地设置于所述多个透视层状结构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透射率估计单元,其配置成评估所述透视介质的光线透过率;并且所述加热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透视介质的光线透过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透视介质加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提醒单元,其配置成在所述透视介质的光线透过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电能接收单元未能接收电能的情况下发出提醒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透视介质包括:玻璃、钢化玻璃、有机玻璃、镀膜玻璃。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能发送单元,其配置成以无线方式发送电能;以及一个或多个如前文所述的任意一种透视介质系统,其中所述透视介质系统的电能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电能发送单元的电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移动轨道,其配置成耦合至所述透视介质的滑动边缘,从而允许所述透视介质沿其延伸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电能发送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轨道周围;并且所述电能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滑动边缘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电能发送单元被配置为以第三预设值为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预设值小于所述透视介质在所述移动轨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容器,包括:电能接收单元,其配置成以无线方式接收电能;以及加热单元,其附着于所述容器的外表面并电气连接到所述电能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单元根据所述电能接收单元接收的电能对所述容器的外表面加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容器为液体瓶状或杯状盛器。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8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