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的多终端消息聚合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7135.9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2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君;吴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绛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1/04 | 分类号: | H04L51/04;H04L51/06;H04W4/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明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4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终端 消息 聚合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的多终端消息聚合系统及方法,包括消息接收频率分析模块、消息回复频率分析模块、消息紧急程度分析模块、消息列表排序模块、通话记录获取模块、群聊使用频率分析模块、群聊话题关键字分析模块、话题参与人获取模块、群聊消息筛选模块、群聊列表排序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对消息接收频率、通话记录中用户与指定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指定联系人的来电次数和响铃总次数,判断未读消息的紧急程度,从而对未读消息进行排序,防止用户第一时间忽略了重要消息,根据群聊关键字对群聊消息内容进行话题分类,使用户及时获得想要得到的消息内容,根据群聊使用频率对群聊列表进行排序,使用户第一时间找到常用群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息聚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5G的多终端消息聚合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经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通信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古时候的飞鸽传书、烽火狼烟、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还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随时时代的发展,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电磁波的发现,使人类通信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开启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随着近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即时通讯软件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现在大家众所周知的QQ、微信都属于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讯软件不仅具有传统电话的通话功能,而且现在随处都是WIFI,通话基本不花钱,甚至除了基本的聊天功能外还附带其他功能,如看文章,发布朋友圈,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还为人们提供了视频通讯功能、多人群聊功能,这都是传统电话通讯所办不到的事情。
但是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诸多问题,如工作忙碌或其他情况下,没有时间查看即时通讯软件接收的消息,等到了查看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好多未读消息,现有技术是按照消息的接收时间对消息列表进行排序,但是这样一来,很可能就会出现第一时间忽略了重要消息的可能性,从而造成一些列不可挽回的损失,又或者是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群聊功能,在使用群聊功能时,可能群聊中的成员在同一时间段内讨论不同的话题,并且话题参与人数不尽相同,基于现有技术是没有对消息进行筛选的功能的,而且在短时间内若是消息接收过多,想要获取的某一话题的消息内容可能直接就被顶到了最上面,从而无法及时获取消息内容,而且,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逐渐普及,每个人手机上即时通讯软件内的群聊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如家人群、工作群、同学群等,尽管现在即时通讯软件对各类型的群聊进行了分类,但若是群聊数量的基数过大,仍然避免不了第一时间无法找到群聊的可能性。
基于上述问题,亟待提出一种基于5G的多终端消息聚合系统及方法,通过对消息接收频率、通话记录中用户与指定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以及指定联系人的来电次数和每次来电的响铃总次数,判断相应未读消息的紧急程度,再根据紧急程度对未读消息进行排序,避免用户在第一时间忽略了重要消息的可能性,通过对群聊消息内容的关键字获取,对群聊消息内容进行话题分类,从而实现对群聊消息内容的信息筛选,使用户能够及时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消息内容,并且针对群聊使用频率的分析,对群聊列表进行排序,使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常用群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5G的多终端消息聚合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绛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绛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7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