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隧道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和深大基坑群施工动态监控量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4378.7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毅勇;郭子琦;李享松;杨文国;罗超;彭学军;汤宇;王卫军;张道兵;黄侨;林映;杨维;王智涛;段磊;赵建斌;刘杰峰;夏章杰;罗灿;童昌;陈鹏;廖根根;林巍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29/045;E02D3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惟盛赟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8 | 代理人: | 黄敏华 |
地址: | 41011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隧道 地铁 车站 施工 方法 基坑 动态 监控 | ||
1.一种城市隧道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基坑群(1)至少一边设置施工道路(2);
S2:所述基坑群(1)采用两个基坑为一组,每一组中只有一个基坑同时开挖和支护,且正在开挖的相邻两个基坑成一对交叉角区域设置;
S3:当完成基坑上地下室顶板施工后,开始进行每个基坑组的另一个基坑的开挖和支护,直至完成每个基坑组中另一个基坑上的地下室顶板施工,两个地下室顶板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
所述基坑采用连续地墙进行支护,相邻同步开挖侧设置第一地墙(3)进行支护,远离同步开挖侧设置第二地墙(4)进行支护,所述第一地墙(3)和所述第二地墙(4)形成闭合圈,并做一圈冠梁(5),所述第一地墙(3)的配筋量少于所述第二地墙(4)的配筋量;
所述第二地墙(4)接缝处采用旋喷桩(51)止水,所述旋喷桩(51)呈“品”字形布设,所述“品”字型下面两个口代表的旋喷桩(51)紧贴第二地墙(4),上面一个口代表的旋喷桩(51)与所述第二地墙(4)间隔;
所述第一地墙(3)和所述第二地墙(4)采用多道钢支撑(6)加固,所述第一地墙(3)和所述第二地墙(4)浇筑时预埋有与所述钢支撑(6)焊接的钢板(7);
所述钢板(7)上采用角钢将钢支撑(6)焊接并加固,所述钢支撑(6)两端设有可在其上滑动的法兰(8),所述钢板(7)上预留有与所述法兰(8)螺栓连接的螺纹孔;
所述钢板(7)中部区域具有连续的凹槽;裸露在所述第一地墙(3)或第二地墙(4)表面,所述凹槽中穿设螺杆(9),螺杆(9)端部由螺母(10)固定在凹槽中,所述螺杆(9)两端都固接有所述钢板(7),两端的钢板(7)都预埋在第一地墙(3)或第二地墙(4)中;
所述钢支撑(6)两端皆设有支座(11),所述支座(11)套接在所述钢支撑(6)上,所述支座(11)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紧固螺栓(14),所述紧固螺栓(14)穿过支座(11)将支座(11)紧固在所述钢支撑(6)上,所述支座(11)上可转动地连接有曲柄(12),所述曲柄(12)可转动地连接连杆(13),所述连杆(13)端部连接法兰(8),所述曲柄(12)上沿其轴向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中可滑动地连接滑杆(19),所述滑杆(19)远离所述曲柄(12)的端部设有把手;
其中,所述连杆(13)与法兰(8)之间设有环状垫板(17),所述环状垫板(17)围绕所述钢支撑(6),所述环状垫板(17)与所述法兰(8)之间设有多个间隔的弹簧(18),所述弹簧(18)一端固接环状垫板(17),另一端固接法兰(8);
其中,所述曲柄(12)包括可沿其轴向产生相对滑动的第一本体(121)和第二本体(122),所述第一本体(121)与所述支座(1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本体(122)与所述连杆(1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本体(122)上与所述第一本体(121)相结合的部位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本体(122)轴向延伸的结合槽(123),所述第一本体(121)靠近所述第二本体(122)的端部固设有矩形滑块(125),所述矩形滑块(125)插入所述结合槽(123)内,所述矩形滑块(125)与所述结合槽(123)远离所述矩形滑块(125)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126),所述矩形滑块(125)上固定有限位块(124),所述限位块(124)一端固接所述矩形滑块(125),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122)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本体(122)滑动连接。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隧道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深大基坑群施工动态监控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基坑群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表沉降、车站附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实时监控;
S2:建立监测网络,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测;
S3:加强对周围建筑层及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及倾斜的监测;以及基坑外的地表沉降和基坑内坑底回弹的监测,钢支撑的轴力监测;
S4:制定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加强局部与整体监测;
其中,基坑工程监测频率需满足:
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随时进行;
围护结构顶部的墙顶水平位移、围护结构顶部的墙顶竖向位移、围护结构内的墙体水平位移、支撑端部的支撑轴力、立柱侧面的立柱竖向位移、立柱结构顶部及底部上下对应布设的立柱水平位移、基坑周边2m的地下水位、基坑2倍开挖深度范围地表沉降、间距15~30m或每隔2~3根承重柱的建筑物沉降、每栋建筑物不宜少于2组,每组测点不应少于2个测建筑物倾斜、基坑邻近地下管线沉降的监测频率,需满足:当开挖深度h≤5米时,1次/2d,d为天;或当5h≤10时,1次/1d;底板浇筑后时间:1~7天,2次/1d;7~28天,1次/1d,28天以后,1次/3d,当监测数据异常时或者基坑进行体系转换过程时,加密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科技大学,未经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43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液态流场的示踪粒子投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置式变压器局部放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