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渗漏水自动分时段收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14168.8 | 申请日: | 2021-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黄文波;李强;李大成;范国福;龚兰强;安莉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0 | 分类号: | G01N1/20;B08B3/02;B08B9/032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宋妍丽 |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渗漏水 自动 时段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田渗漏水自动分时段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漏斗、加压器、置物平台和连接在置物平台底部的置物平台支座;所述置物平台上放置有容纳箱和高位水瓶置物台,高位水瓶置物台上放置有高位水瓶;所述高位水瓶通过输气管与加压器连接,在高位水瓶的底部一侧设有高位水瓶出水口;所述容纳箱内放置有分水系统和分时段控制系统,分水系统通过连接线与分时段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稻田施肥或灌溉后,分时段收集渗漏水到不同的集水瓶,为稻田渗漏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过程研究获得基础水样,并且能够实现装置清洗,二次收集时不受上一次残留水样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田渗漏水自动分时段收集装置,属于农业领域及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当今世界水质恶化的第一大威胁,其具备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及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水生态环境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极为重要。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作为支撑,其中农田渗漏过程及渗漏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测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因此渗漏水量的收集则为最基础的工作,此外,为探究灌溉后或施肥后农田渗漏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过程,收集和记录不同时段的渗漏水量尤为重要。中国南方分布着大面积的水稻灌区,稻田存在渗透系数较低的犁底层,若采用人工收集透过犁底层的水量将耗费较长时间,且很难收集监测到夜晚的渗漏水量,因此采用自动的收集装置能节约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综上,稻田渗漏水自动分时段收集装置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已有部分专利涉及到土壤渗漏水监测采样装置,如公开号为10664459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农田土壤渗漏原位监测采样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土壤渗漏水的收集,但并未分时段进行收集,并且其是将原状土盛放到筒体中进行监测收集,并非实际野外或灌溉试验小区的渗漏水收集,且不具备清洗功能;又如公开号为10183982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耕作层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和公开号为20530098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土壤渗漏水收集器,上述装置能够收集野外农田耕作层的渗漏水,但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渗漏水的采样,不能将一定面积下的渗漏水均收集到。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渗漏水收集装置,综合现有渗漏水收集装置,均不具备分时段收集的功能,并且未直接针对稻田犁底层以下渗漏水,同时大部分收集装置主要目的在于采集渗漏水水样,不能监测渗透过程,而一部分收集装置虽能监测渗漏过程,但主要是将原状土放入柱体结构或筒体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田渗漏水自动分时段收集装置,该稻田渗漏水自动分时段收集装置利用槽轮机构和电磁阀实现自动分时段收集渗漏水,新增清水系统实现使用后装置的清洗,能在实际稻田中应用,并且能实现一定面积下的渗漏水均收集。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稻田渗漏水自动分时段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漏斗、加压器、置物平台和连接在置物平台底部的置物平台支座;所述置物平台上放置有容纳箱和高位水瓶置物台,高位水瓶置物台上放置有高位水瓶;所述高位水瓶通过输气管与加压器连接,在高位水瓶的底部一侧设有高位水瓶出水口;所述容纳箱内放置有分水系统和分时段控制系统,分水系统通过连接线与分时段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分水系统包括槽轮、电动机和与电动机连接的时控开关,在槽轮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沟槽和放置孔,在每个放置孔内均放置有集水瓶,所述电动机通过圆柱销与槽轮连接,时控开关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分时段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阀、PLC控制器、MCU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PLC控制器、MCU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集水漏斗内设有洒水喷头,洒水喷头通过输水细管与高位水瓶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水漏斗通过导水管与电磁阀连接,输水细管置于导水管内,在导水管的出水口尾端设有用于输水细管通过的通孔,输水细管与通孔之间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4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可见光通信组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