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9027.7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0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坤峰;宋权威;杜显元;魏炜;王迪;濮御;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原油 污染物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开设有透明的光学窗口,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插入待测土壤中,待测土壤遮挡在光学窗口外侧;激光准直透镜,激光准直透镜与红外激光器连接,并能够发射激光;激光接收透镜,激光接收透镜与光学分析仪器连接,并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激光准直透镜发出的激光经过光学窗口照射到待测土壤上,并在待测土壤的漫反射作用下再次经过光学窗口射入激光接收透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土壤中原油污染物检测过程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原油是目前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但由于环境腐蚀、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等复杂原因,原油管道泄漏产生油气类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且存在火灾、爆炸等隐患。埋地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近场为土壤介质,当石油类污染物进入到土壤环境,其破坏程度超过土壤的自净作用的速度,长期累积过程将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壤中原油及其相关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检测方法体系,对油污土壤的环境危害分析造成诸多不便。现有的能够快速、现场检测土壤中原油污染物的方法多数采取取样分析法,在现场土壤中原油污染物检测分析时,需要对土样中的油类组分进行提后再经过萃取、浓缩、清洗、皂化、过滤、层析等一系列复杂的预处理操作步骤,极大的耗费检测时间和成本。
目前缺乏可以实现对土壤原油污染物原位、快速检测的装置,而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可以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污染问题,对土壤原油污染物原位检测装置研发的重视程度也日益趋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土壤中原油污染物检测过程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开设有透明的光学窗口,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插入待测土壤中,待测土壤遮挡在光学窗口外侧;激光准直透镜,激光准直透镜与红外激光器连接,并能够发射激光;激光接收透镜,激光接收透镜与光学分析仪器连接,并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激光准直透镜发出的激光经过光学窗口照射到待测土壤上,并在待测土壤的漫反射作用下再次经过光学窗口射入激光接收透镜。
进一步地,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还包括聚焦透镜,聚焦透镜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并且激光准直透镜安装在聚焦透镜的中心处,经由待测土壤的漫反射反射回的至少部分激光经过聚焦透镜的汇聚作用下照射在激光接收透镜上。
进一步地,外壳的内壁具有固定卡槽,聚焦透镜的外边缘处固定在固定卡槽上。
进一步地,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滤除颗粒散射和杂散辐射的陷波滤光片,陷波滤光片设置在聚焦透镜与激光接收透镜之间。
进一步地,外壳具有隔断,隔断将外壳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密闭设置,激光准直透镜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光学窗口开设在第一腔体的侧壁,激光接收透镜穿设在隔断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激光准直透镜通过发射光纤与红外激光器连接,隔断开设有供发射光纤穿过的过孔,激光接收透镜通过接收光纤与光学分析仪器连接。
进一步地,土壤原油污染物检测装置还包括棱镜反射镜,棱镜反射镜设置在外壳内,并且具有反射斜面,光学窗口开设在外壳的侧面,激光准直透镜发出的激光照射在反射斜面上,并经反射斜面反射后照射到光学窗口外的待测土壤上,待测土壤的漫反射回的激光照射在反射斜面上,并经反射斜面反射后照射到激光接收透镜上。
进一步地,反射斜面的表面镀有二氧化硅保护层金膜。
进一步地,外壳具有活动设置的挡板,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容纳槽,挡板活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能够伸出容纳槽以关闭光学窗口或者缩回容纳槽以打开光学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9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