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微服务运行状态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6475.1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5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昌发;冯枫;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许莲英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观察者 模式 微服 运行 状态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微服务运行状态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微服务持续采集CPU使用率和服务内存使用率,按一定算法计算得到每个时刻CPU状态变化值和服务内存状态变化值;微服务根据每时刻CPU状态变化值、服务内存状态变化值计算得到服务状态变化值,通过前后比较得到服务状态变化,并将结果发送至监控服务;监控服务比较微服务前后服务状态变化值,判断微服务状态并通知管理员;监控服务定期检查微服务的服务状态的更新,并对未更新微服务发起主动问询,重新获取微服务状态。本发明优点在于,实时获取服务状态并对异常作出预警,提高异常处理的时效性。通过事件触发,减少服务之间数据交互频率,节约了网络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服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微服务运行状态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轻量级云服务解决方案,其主要按照一定维度,将一个复杂的软件应用系统拆分为一个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有独立的功能,可单独部署和发布。这种架构可以有效降低业务模块之间的耦合,提高系统研发的灵活性,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软件应用场景的扩大,一套系统所需的微服务数量也越来越多,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场景下,通过人工方式对微服务进行监控就变得很困难了。因此,为微服务架构设计一套服务监控的解决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现有的微服务架构设计中,用于服务监控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心跳报告与主动问询;
心跳报告即被监控服务周期性向监控服务发送心跳信息,监控服务被动接收,若持续接收到心跳信息,表示服务正常;若监控服务一段时间内未收到心跳信息,则认为被监控服务出现异常。在spring cloud的模型中,组件Eureka就是基于这种方式来反映服务运行状态;采用这种方式,被监控服务出现异常时未能及时给出预警,被监控服务还会频繁与监控服务进行重复数据交互,加剧网络资源竞争。
主动问询则是由监控服务按照一定周期,主动向被监控服务发起问询,通过被监控服务的反馈信息得到服务的运行状态。有些运维工具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服务监控。采用这种方式,监控服务展现出来的被监控服务状态的实时性不够;
发明内容
针对微服务架构应用的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微服务运行状态监控方法,实时得到微服务的状态变化信息;另一方面,设立监控服务用于汇总微服务状态信息,同时观察服务状态变化,并在产生异常信息时发出异常预警,以便及早进行处理;此外,通过对监控服务中的微服务状态时效性观察并通过主动问询的方式更新服务信息,进一步保证的监控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微服务运行状态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微服务连续采集多个时刻的CPU使用率,计算每个时刻的CPU状态变化值,结合每个时刻的CPU使用率、每个时刻的CPU状态变化值、CPU使用率阈值进行CPU运行状态的判断;
步骤2:微服务连续采集多个时刻的服务内存使用率,计算每个时刻的服务内存状态变化值,结合每个时刻的服务内存使用率、每个时刻的服务内存状态变化值、服务内存使用率阈值进行服务内存运行状态的判断;
步骤3:微服务根据每时刻CPU状态变化值、每时刻服务内存状态变化值计算每时刻服务状态变化值,进一步对系统服务状态进行判断;
步骤4:微服务将当前时刻服务状态变化值与上一时刻服务状态变化值进行对比,判断服务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5:多个微服务依次通过步骤1至步骤4将微服务得到当前时刻服务状态变化值,每个微服务将微服务的服务名以及微服务当前时刻服务状态变化值发送至监控服务,监控服务将微服务当前时刻服务状态变化值与微服务上一时刻服务状态变化值进行对比以提示管理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64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