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物装置及制冷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6472.8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9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皓宇;廉锋;李大伟;李忠敏;成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6/00 | 分类号: | F25D16/00;F25D2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韩晓园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制冷 设备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储物装置及制冷设备。储物装置包括储物容器,储物容器具有载物腔和供冷腔,供冷腔与载物腔相邻的壁部呈弹性设置,以使供冷腔具有收缩的第一状态和扩大的第二状态;供冷腔的壁部设有用以供载冷剂充入或排出的接口,供冷腔在载冷剂充入时呈现第二状态,在载冷剂排出时呈现第一状态。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储物装置,箱体内部设置有压机仓和一侧开口的储物间室,储物容器、供冷系统均设置在储物间室内。在供冷腔处于收缩的第一状态时,将物品放入载物腔,然后使载冷剂充入供冷腔,载冷剂通过供冷腔与载物腔相邻的壁部对物品进行换热,实现快速降温。弹性设置的壁部贴合物品的表面,从而提升换热效率,加快降温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物装置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是用于物品冷藏的设备。现有的制冷设备一般是通过直冷或风冷的机组对制冷设备内的物品进行热量传递从而降温。
当物品需要快速降温时,直冷的机组由于热传导路径不佳,热阻较大,因此制冷设备内会出现较大温差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降温,而风冷的机组则需要极大的风量才能将蒸发器的冷量及时带出。因此现有的制冷设备无法有效实现物品的快速降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快速降温的储物装置及制冷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储物装置,包括储物容器,所述储物容器具有载物腔和相邻载物腔设置的供冷腔,所述供冷腔与所述载物腔相邻的壁部呈弹性设置,以使所述供冷腔具有收缩的第一状态和扩大的第二状态;
所述供冷腔的壁部设有用以供载冷剂充入或排出的接口,所述供冷腔在载冷剂充入时呈现所述第二状态,在载冷剂排出时呈现第一状态。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冷腔环绕设置于所述载物腔,所述供冷腔与所述载物腔相邻的壁部为弹性膜,所述弹性膜的端部与所述储物容器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供冷腔设置在所述冷却膜与所述储物容器的内壁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膜包括与所述储物容器侧壁对应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储物容器侧壁对应的第二部分。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物装置还包括供冷系统,所述供冷系统具有载冷剂和驱动载冷剂进入或排出所述供冷腔的驱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载冷剂储藏容器、使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与所述供冷腔连通的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与所述进液管道或出液管道连接的循环泵。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管道远离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的一端安装有进液阀门,所述出液管道远离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的一端安装有出液阀门,所述供冷腔远离所述载物腔的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液阀门连接的第一快插接头和与所述出液阀门连接的第二快插接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位于所述储物容器的下方,所述进液阀门设置在所述出液阀门的上方,所述循环泵与所述进液管道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物装置还包括制冷系统;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向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内的载冷剂制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形成有储物间室的箱体、打开或关闭箱体的门体、储物装置,所述储物容器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内,所述制冷系统和供冷系统设置于箱体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内,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外以向所述储物间室制冷,并且所述第二蒸发器贴靠所述载冷剂储藏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6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