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垃圾焚烧高温烟气取样枪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02960.1 | 申请日: | 2021-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8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钟日钢;乔旭;曾靖淞;冉从华;黄俊宾;刘清才;吴泓利;范红照;吴浩;刘维燥;曹俊;李中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马健 |
| 地址: | 518046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垃圾 焚烧 高温 烟气 取样 | ||
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垃圾焚烧高温烟气取样枪。该取样枪包括弧形取样嘴、除尘部分和冷却部分。烟气由弧形取样嘴流入除尘部分,管径的突变以及其中的高温除尘膜可以除去大部分灰尘,并且除尘部分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及时清理沉积在底部的灰尘。烟气经过除尘部分后流入冷却部分的蛇形回路后,此时冷却部分外端钢管内对烟气进行循环水冷,烟气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烟气快速降温。该种取样枪结构简便,能够实现高温取样且在高温下耐氯腐蚀性强,功能齐全,经济效益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烟气取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垃圾焚烧高温烟气取样枪。
背景技术
二噁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它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体细胞癌变和基因突变,是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危害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噁英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即使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和焚烧技术,都不可避免二噁英的产生。因此在排放垃圾焚烧炉的废气之前,必须对其中的二噁英等毒害物进行处理,这就要求焚烧垃圾时需要配备能耐高温的二噁英采样设备。另一方面,除了二噁英,垃圾焚烧炉烟气还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氢,对包括采样设备在内的大多数材料都具有强腐蚀作用。因此,二噁英采样设备还需要同时满足高温下防腐蚀的性能需求。然而,现有的大部分采样设备在垃圾焚烧炉内的耐高温或耐腐蚀性能尚且不足。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针对高温二噁英的新型垃圾焚烧高温烟气取样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垃圾焚烧高温烟气取样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垃圾焚烧高温烟气取样枪,包括烟气取样嘴、除尘系统、冷却系统和突面钢制管法兰盖。
所述除尘系统包括烟气取样管、异径管接头Ⅰ、烟气引出管、钢制套筒Ⅰ和高温除尘膜。
所述钢制套筒Ⅰ为首端封闭,尾端敞口的筒体。所述钢制套筒Ⅰ的尾端敞口处的筒壁外侧设置有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Ⅰ。所述钢制套筒Ⅰ的首端封闭筒底上设置有烟气取样管伸出的孔洞。
所述烟气取样管、异径管接头Ⅰ、烟气引出管布置在钢制套筒Ⅰ的内腔中。所述烟气取样管的首段伸出钢制套筒Ⅰ后设置烟气取样嘴。所述异径管接头Ⅰ的进气口与烟气取样管的尾端连通,出气口与烟气引出管的首端连通。所述烟气取样管的尾端以及烟气引出管的首端均布置有高温除尘膜。所述烟气引出管的管径小于烟气取样管的管径。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异径管接头Ⅱ、进气管和钢制套筒Ⅱ。
所述钢制套筒Ⅱ为首端敞口,尾端封闭的筒体。所述钢制套筒Ⅱ的首端敞口处的筒壁外侧设置有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Ⅱ。所述钢制套筒Ⅱ的侧壁上设置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所述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连通有水箱,且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形成水循环。
所述钢制套筒Ⅰ和钢制套筒Ⅱ同轴设置。所述突面钢制管法兰盖嵌装在钢制套筒Ⅰ和钢制套筒Ⅱ之间。所述突面钢制管法兰盖将钢制套筒Ⅰ的尾端敞口以及钢制套筒Ⅱ的首端敞口封堵。所述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Ⅰ和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Ⅱ通过等长双头螺柱连接。所述等长双头螺柱依次穿过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Ⅰ、突面钢制管法兰盖和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Ⅱ后,两端旋入六角螺母。
所述进气管包括依次联通的进气段、蛇形冷凝段和出气段。所述蛇形冷凝段布置在钢制套筒Ⅱ的内腔中。所述突面钢制管法兰盖上设置有供进气段穿过的孔洞。所述进气段穿过突面钢制管法兰盖后伸入钢制套筒Ⅰ的内腔中。所述钢制套筒Ⅱ的尾端封闭筒底上设置有供出气段伸出的孔洞。所述出气段伸出钢制套筒Ⅱ后与烟气分析仪连通。
所述异径管接头Ⅱ布置在钢制套筒Ⅰ的内腔中。所述异径管接头Ⅱ的进气口与取样枪的烟气引出管的尾端连通,出气口与进气管的进气段连通。
进一步,所述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Ⅰ和突面钢制管法兰盖之间,以及突面钢制管法兰盖和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Ⅱ之间设置有突面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2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带Ka波段射频前端系统和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宽厚板离线智能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