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89373.4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8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用电 |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电极具备集电体、集电体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和活性物质层表面上存在的填料颗粒的集合体,前述填料颗粒为包含硼氧化物、焦硫酸钾、含碱金属或Br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的颗粒,且从固相相变为液相或进行热分解的相变点为180℃~650℃的范围,前述含碱金属或Br的化合物包含硼酸盐、硅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柠檬酸盐及芳香族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高输出、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使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而进行充放电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广泛利用。
然而,作为用于确认电池的耐内部短路性的安全性评价试验,有钉刺试验。钉刺试验是指例如将钉刺入电池以模拟的方式发生内部短路,研究放热的程度来确认电池的安全性的试验。抑制这种钉刺时电池的放热在确保电池的安全性方面是重要的。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通过在正极、负极的极板表面配置包含选自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及无机硅类化合物的功能性物质的涂层,从而抑制钉刺试验中的电池的放热。
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通过在正极与负极之间配置包含聚磷酸盐的中间层,从而抑制电池的异常放热时的温度上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341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249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那样,配置了在极板表面配置有功能性物质的涂层的聚磷酸盐的中间层时,这些层会成为电阻,有电池电阻上升的担忧。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具备集电体、前述集电体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和前述活性物质层表面上存在的填料颗粒的集合体,前述填料颗粒为包含硼氧化物、焦硫酸钾、含碱金属或Br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的颗粒,且从固相相变为液相或进行热分解的相变点为180℃~650℃的范围,前述含碱金属或Br的化合物包含硼酸盐、硅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柠檬酸盐及芳香族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前述正极和前述负极中的至少任一者为前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
通过本公开,可以抑制钉刺试验中的电池的放热。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及图2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电极60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被应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任一者。
图1及图2所示的电极60具备集电体62、集电体62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64、和活性物质层64表面上存在的填料颗粒的集合体66。图1所示的电极60中,填料颗粒的集合体66呈岛状。另一方面,图2所示的电极60中,填料颗粒的集合体66呈膜状,覆盖活性物质层64的表面整体。集合体66由多个填料颗粒集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9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电解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可生物降解的镁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