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88686.8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0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哈克福特;弗兰克·博根斯塔尔;克里斯托夫·兰辛;雷尼·沃尔特斯;哈拉尔·巴特施;卡斯滕·克莱格丽丝;凯·沃尔特斯;约尔格·哥特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修斯国际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3/00 | 分类号: | F16C13/00;F16C13/02;B21B31/07;B21B37/62;D21G1/00;D21G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融冰 |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第一辊装置(1),第一辊装置具有至少两个轴向平行地布置的辊(2、3),其中,在相邻的辊之间分别形成辊间隙(5),其中,所述辊(2、3)中的每个辊在其两个轴向端部(6)中的每个轴向端部上都具有辊轴颈(7、8)并且每个辊(2、3)都通过其两个辊轴颈(7、8)支承,其中,至少在所述辊中的第一辊(2)的第一辊轴颈(7)上和所述辊中的第二辊(3)的相邻第一辊轴颈(7)上分别轴向并排地布置有至少两个轴承(9、10),其中,在所述第一辊(2)的第一辊轴颈(7)上的内部轴承(9)与所述第二辊(3)的第一辊轴颈(7)上的外部轴承(10)之间产生压应力并且在所述第一辊(2)的第一辊轴颈(7)上的外部轴承(10)与所述第二辊(3)的第一辊轴颈(7)上的内部轴承(9)之间产生拉应力,或者反之亦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装置,该辊装置具有至少两个轴向平行地布置的辊,其中,在相邻的辊之间分别形成辊间隙,其中,所述辊中的每个辊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中的每个轴向端部上都具有辊轴颈并且每个辊都通过其两个辊轴颈支承,其中,至少在所述辊中的第一辊的第一辊轴颈上和所述辊中的第二辊的相邻第一辊轴颈上分别轴向并排地布置有至少两个轴承。
背景技术
在辊磨机中,辊通过嵌装件中的支承部彼此定位。通过至少一个辊的进给可以设定辊之间的距离。在加工具有均匀的材料特性的传统材料时,辊通过或多或少恒定的、穿过辊压件的力流方向彼此挤压到支承部的对置的拱腹中并且保持在那里。只要力方向或多或少是恒定的并且辊间隙中的压力或随之而来的进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这对于加工质量就不是问题。对于大部分辊压过程来说,该进给足够精确,因为不存在较大的载荷变化。
相反,如果涉及到材料的加工,这种传统类型的辊磨机不适用于在连续制造的过程中由于辊压过程和在其进程中构造不同的材料特性并且由此在辊间隙中引起不同的工艺力。通过在要制造的材料幅中的不同的密度分布,出现不同的辊压力总量,其使得辊进给彼此重合或使辊彼此推开。结果这导致以后的成品辊压件的不同的材料厚度和不同的特性,成品辊压件作为材料幅、薄膜、涂层材料幅或多层材料幅。
尤其是在辊装置在一条线具有多于两个辊和连续曲折地引导辊压件穿过各个辊间隙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分别交替地一方面无间隙地预紧支承部的面对载荷的侧面并且另一方面使背向辊间隙的拱腹侧接触,以便能够在辊的两侧上的两个辊间隙中施加对于辊压所需的载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辊装置,使得辊装置能够实现改进的进给并且同时实现很小的轴承游隙。
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提出的辊装置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分别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据此提出一种辊装置,具有至少两个轴向平行地布置的辊,其中,在相邻的辊之间分别形成辊间隙,其中,所述辊中的每个辊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中的每个轴向端部上都具有辊轴颈并且每个辊都通过其两个辊轴颈支承,其中,至少在所述辊中的第一辊的第一辊轴颈上和所述辊中的第二辊的相邻第一辊轴颈上分别轴向并排地布置有至少两个轴承,其中,在所述第一辊的第一辊轴颈上的内部轴承与所述第二辊的第一辊轴颈上的外部轴承之间产生压应力并且在所述第一辊的第一辊轴颈上的外部轴承与所述第二辊的第一辊轴颈上的内部轴承之间产生拉应力,或者反之亦然。相反,在此意味着,拉应力和/或压应力也可以交换,只要拉应力和/或压应力们存在于对角间隔的相邻轴承之间。通过这种交叉式的张紧,两个辊支承部可以成排地在辊轴颈上这样相对彼此张紧,使得产生力引导的嵌套,从而能够实现必要的无间隙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与此不同地规定,在所有轴承上仅提供压应力或拉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修斯国际公司,未经马修斯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8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