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27839.8 | 申请日: | 202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8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J·拜特迈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13/518;H01R12/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佟巍 |
| 地址: | 德国埃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电路板 插接 连接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第一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1)和至少一个第二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1')组成的组件,用于安装在电路板上,其中,电路板插接连接器(1、1'、1”、1”'、1IV、1V)分别由多个单独的插接连接器模块(2、2'、2”)组成,并且插接连接器模块(2、2'、2”)分别在至少一个连接件(4)上排成一行并可逆地固定于其上,其中,第一电路板插接连接器(1)与至少第二电路板插接连接器(1')经由耦合元件(5、5'、5”、5”')可逆地相互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由第一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和至少一个第二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组成的组件(Anordnung)。
电路板插接连接器旨在将各个导体连接到电路板或所谓的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即印刷电路板)的相关导线(Leiterbahn)。
背景技术
DE 10 2013 110 082 A1揭示了一种用于在电导体与电路板之间建立电连接的电路板插接连接器。通过将接触元件布置在绝缘体中,能够实现节省空间的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尺寸设计。然而,还须为不同的电路板提供不同的绝缘体。
德国专利商标局在本申请的优先权申请中引用了以下现有技术:DE 10 2013 110082 A1以及DE 10 2017 119 287 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灵活使用而同时仅需很小空间的电路板插接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技术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和下述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由第一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和至少一个第二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组成。该组件还可以包括另外的电路板插接连接器,例如第三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和第四电路板插接连接器。由多个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组成的组件设置为安装在电路板上。
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分别由多个单独的插接连接器模块组成。插接连接器模块可以采取不同设计,尤其是接触元件的类型、布置和数目上显著不同。由于插接连接器模块不同,模块化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可以根据需要组装而成。
根据本发明,插接连接器模块分别在至少一个连接件(Verbinder)上排成行且可逆地固定于其上。为此,插接连接器模块优选地具有所谓的燕尾形导引部。连接件具有与燕尾形导引部匹配的轮廓,使得插接连接器模块可齐平地嵌入连接件中。燕尾形导引部又称燕尾形接合部,类似于榫槽接合,其中榫头(又称:嵌榫、尾榫或榫舌)的形状让人联想到燕尾的分叉形状。与榫槽接合相比,燕尾形导引部不仅横向于燕尾而且在其纵向上都更加形状贴合。它能够沿任何方向承受负荷,并防止主体(在此为连接件)倾翻或翻倒。由于不必为连接件提供额外的空间,能够实现进一步降低连接件的结构高度,从而加强了燕尾形导引部的优点。
连接件优选地由扁平的细长工件形成。连接件优选地由塑料制成。连接件的材料厚度以上述燕尾形导引部为基准。
根据本发明,第一电路板插接连接器与至少第二电路板插接连接器经由耦合元件可逆地相互连接。耦合元件确保电路板插接连接器能够机械牢固地相互耦合或连接。这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就能作为所谓的阵列一起安装到电路板上或插接到匹配的配对插接连接器阵列中。
在本发明的有利变型方案中,耦合元件具有长方形状。在此情况下,耦合元件具有一个窄侧面或两个窄侧面和至少一个宽盖面。窄侧面与连接器平行地取向。宽盖面向外取向。
在替代变型方案中,耦合元件由两个基本上长方状部分组成,它们通过桥接件(Steg)相互连接。在此情况下,耦合元件的长方状部分分别具有与连接件平行取向的窄侧面。
耦合元件的长方状部分优选地具有编码销或与之匹配的编码口,以防止两个电路板插接连接组件的错误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78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