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基于共同坐标系的虚拟空间的虚拟内容提供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1789.4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3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秉炫;李容载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7/73;G06K9/46;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茜;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共同 坐标系 虚拟空间 虚拟 内容 提供 方法 装置 | ||
涉及在基于共同坐标系的虚拟空间的虚拟内容提供方法,从表示实际作业对象在实际作业空间中的初始状态的初始图像数据检测作为用于识别实际作业空间中的固定的地点的标记的基础标记及作为用于识别实际作业对象的标记的目标标记,从初始图像数据算出具有基于基础标记的共同坐标系的虚拟作业空间中表征目标标记的初始位置及方向的目标标记的初始模型矩阵及表征基础标记的位置及方向的基础标记的模型矩阵,生成具有实际作业对象的三维模型形状的虚拟作业对象,并且使用算出的基础标记的模型矩阵算出表征目标标记的当前位置及方向的目标标记的当前模型矩阵,从而能够向现场作业者及远程作业者提供基于共同坐标系的虚拟作业空间。
技术领域
涉及在虚拟空间的虚拟内容提供方法,更具体来讲涉及以基础标记为基准在基于共同坐标系的虚拟空间的虚拟内容提供方法。
背景技术
虚拟空间是指反映(mirroring)实际空间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三维虚拟空间。虚拟空间包括由计算机生成的非实际的虚拟对象及空间。这种虚拟空间可通过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或者混合现实(MixedReality)技术向用户提供相应空间。这种虚拟空间目前应用于游戏、航空、军事等多种领域。应用虚拟空间的代表性的例子为远程协作。
远程协作是指相互之间位于物理相隔的远程位置的多个作业人员进行沟通一起解决同一课题。即,远程协作是指多个作业参与者在不同的空间而非聚集在同一空间共享信息,同时执行作业。这种远程协作能够解除所有作业参与者需要聚集在同一空间的空间限制。
在这种远程协作中,作业参与者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并共享同一画面。远程协作的示例包括视频会议或共享同一画面,以便远程作业的参与者能够一起处理同一任务。过去的远程协作是作业参与者通过语音和聊天进行交流和协作的方式。最近的远程协作使用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或混合现实(MixedReality)来提供更多信息,以在远程协作的作业参与者之间提供共享协作空间。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或混合现实的协作空间是反映真实协作对象真实所在的部分或全部空间的虚拟空间。该虚拟协作空间提供给作业参与者,作业参与者可以在虚拟协作空间进行共同作业。
在这种远程协作服务中,当多个作业参与者中的某一个作业参与者在虚拟协作空间执行任意任务时,某一个任务参与者所做的作业都会反映在虚拟协作空间上,并传递至所有作业参与者。其中,当虚拟协作空间中的坐标系和比例尺在多个作业参与者之间不统一时,存在某一个任务参与者执行的作业不能正确反映在虚拟协作空间的问题。在虚拟协作空间,虚拟协作对象被作业参与者中任意一个作业参与者移动的例子中,如果作业参与者之间的坐标比例不同,那么无论协作对象被任意一个作业参与者移动,其他作业参与者都无法知道协作对象的正确移动距离。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如果虚拟协作空间的坐标系不一致,那么即使协作对象被任意一个作业参与者移动,其他作业参与者也无法知道协作对象的移动方向。
如上所述,由于远程协作系统的虚拟协作空间中坐标系和比例尺不统一,无法向其他作业参与者提供关于作业参与者的作业的准确信息。因此,存在妨碍虚拟协作空间上多个作业参与者之间的顺利协作的问题。
在现有远程协作系统中,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当作业参与者之间的坐标系和比例尺不一致时,采用每个作业参与者都去调整自己的设备中的虚拟协作空间的坐标系和比例尺,以使作业参与者之间的坐标系和比例尺一致的方法。然而,在这些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多个作业参与者中的每一个都在其设备中手动调整虚拟协作空间的坐标系和比例尺,因此所有作业参与者的坐标系和比例尺不能完美匹配。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旨在提供在基于共同坐标系的虚拟空间的虚拟内容提供方法。并且,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以下说明导出又一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1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二氧化硅的消光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