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或机车的电动辅助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0200.0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3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陈万春;庄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康瑞成型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40 | 分类号: | B62M6/40;B62M11/14;B62M1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王威钦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机车 电动 辅助 驱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或机车的电动辅助驱动机构,包括:一设置于一自行车或机车之非驱动轮(前轮)中心部位的行星齿轮组,以及一电动力源,系连结固定于一自行车或机车之非驱动轮的支撑组件上,且该电动力源经由一驱动齿轮啮合于该行星齿轮组,使该电动力源之动力经该行星齿轮组进行转换减速,可对该非驱动轮形成一较大扭力的辅助驱动,以因应自行车或机车重负荷(重载重、爬陡坡)时之行驶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或机车之电动辅助驱动机构,尤指一种可在不改变自行车或机车原有驱动结构的情形下,产生一大扭力辅助驱动力的电动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或机车具有轻巧便利等特点,是经常使用的主要代步工具,而为了考虑行驶油耗及人力的节省,纯人力或小排气量引擎的机车更是代步工具中的主流;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受限于人力或小排气量引擎的输出功率不足,往往在处于重负荷(高载荷、爬陡坡)时,有输出动力不足的情形,甚至于造成车速不足或上坡倒退等危险状况发生,因此,如何改善上述轻便型交通工具在应用时所可能产生的动力不足的缺失,乃为相关业者所亟需努力的课题。
在汽车产业中,利用电力驱动电动马达配合增加汽、柴油引擎之输出功率,进而提升引擎的输出功率,是一已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而单纯利用电动马达驱动之电动机车也已逐渐发展成熟,但受限于整体驱动机构的差异,将电动马达整合于二轮代步工具中并非常见;较常见的是以小型电动马达组装于自行车中,利用该自行车上的飞轮来衔接该电动马达与脚踏的动力。
公开号为TWM399051U的专利:駐車節能驅動之改良結構,其公开了一种「以离合器之驱动盘与马达连动之油电复合动力机车」新型专利案,其具有:一引擎,机械连接至一机车的传动系统;一离合器,该离合器与该引擎联结,该离合器设有一驱动盘,该驱动盘上设置一连动组件;一马达,机械连接至该机车的传动系统,该马达外接一控制单元,包含一油电切换开关,及一电动马达调速器,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马达及该引擎,以控制该马达及该引擎作动或不作动;一蓄电单元,与该马达及该引擎电性连接;一连动单元,将该连动组件及该马达联结。其系以离合器之驱动盘与马达连动,使引擎在行驶时,除由引擎提供行驶动能,同时透过引擎将电力回充到蓄电单元中,而马达则藉由蓄电单元所储存之电力,与引擎搭配,交互的作为机车动力的来源,而达到减少废气排放及省油之环保功效。
然而,上述此种结构于实际应用时,必须大幅更动机车原有之结构,造成设计开发难度及生产成本增加,且由于该马达系机械连接至该机车的传动系统,因此该二者无法完全分离,若该马达或机车引擎的其中之一损坏,则会造成另一动力单元运动时之阻力,因此在使用上会产生严重的缺失。
有鉴于习见之油电复合动力机车结构有上述缺点,创作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创作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行车或机车的电动辅助驱动机构,主要系以一行星齿轮组之行星外齿轮设置于一自行车或机车之非驱动轮(前轮)的中心部位,并由一被固定之电动力源(电动马达)经由一驱动齿轮啮合于该行星齿轮组之行星内齿轮,使该电动力源之动力可经由该驱动齿轮通过各行星内齿轮驱动该行星外齿轮,进而带动该非驱动轮转动,由于其电动力源之动力经由该行星齿轮组传递至该非驱动轮转动,可形成扭力的转换提升,形成一大扭力的辅助驱动,以因应自行车或机车重负荷(重载重、爬陡坡)时之行驶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自行车或机车的电动辅助驱动机构,包括一行星齿轮组与一电动力源,
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一环状之行星外齿轮及至少一行星内齿轮,该行星外齿轮设置在自行车或机车其非驱动轮的中心部位;
所属电动力源固定连接在自行车或机车其非驱动轮的支撑组件上,该电动力源具有一可输出旋转动力的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啮合于该行星齿轮组的行星内齿轮上,使该电动力源输出之动力能经由该行星齿轮组带动该非驱动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康瑞成型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康瑞成型技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0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