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23574.2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全胜;胡敏艺;赵群芳;蒋光辉;张淑琼;王嫦;蒋涛;洪宇;朱正宏;陈倩;鄢天龙;张劲松;沈祥付;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2D63/06 | 分类号: | B62D63/06;B62D6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动力电池 转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运箱体,且转运箱体呈开口状态,转运箱体一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呈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板,且转运箱体对应第一安装板另一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呈均匀分布的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转运箱体两侧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固定安装有轴杆,轴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轴承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在用于废旧动力电池的转运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节省废旧动力电池的卸载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废旧动力电池的转运效率,有利于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
背景技术
废旧动力蓄电池是指经使用后剩余容量或充放电性能无法保障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或因拆卸后不再使用的动力蓄电池。拆卸后的废旧动力电池集中处理转运过程中,因电池本身较重,卸载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一步影响转运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运箱体,且所述转运箱体呈开口状态,所述转运箱体一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呈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板,且所述转运箱体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板另一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呈均匀分布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转运箱体两侧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固定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轴承的外部,所述轴杆位于第一轴承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销杆,所述第二销杆靠近转运箱体的一端之间共同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销杆,所述安装架上表面靠近第一销杆的拐角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第一销杆与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轴杆位于转运箱体内的杆体上套设有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表面中轴线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
优选地,所述转运箱体靠近气缸的一侧呈对称安装有肘板,且所述转运箱体靠近肘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牵引环。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底端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对废旧动力电池集中处理进行转运时,开启气缸,气缸带动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的安装块移动,进一步安装块通过第一销杆带动第一连杆在第二销杆的外端转动,同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安装块组成的整体在轴杆的外端转动,进一步地带动转运箱体内部与轴杆相连接的支撑板转动,当支撑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关闭气缸;依次将废旧动力电池搬运至支撑板上端的限位杆两侧;使用绳索固定在牵引环的内部,将绳索连接牵引车,随之牵引车带动转运箱体移动至待处理地点,开启气缸,气缸带动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的安装块移动,进一步安装块通过第一销杆带动第一连杆在第二销杆的外端转动,同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安装块组成的整体在轴杆的外端转动,从而带动转运箱体内部与轴杆相连接的支撑板转动,当支撑板转动至竖直位置时,支撑板上表面放置的废旧动力电池掉落至转运箱体的底端,节省卸载时间,因此整个转运箱在用于废旧动力电池的转运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节省废旧动力电池的卸载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废旧动力电池的转运效率,有利于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转运箱的A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23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