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缸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79148.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邬继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贝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0 | 分类号: | F02F1/20;F02F1/18;F02F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智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2 | 代理人: | 王普慧 |
地址: | 441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筒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筒技术领域,通过卡口顶部连接有凹体,凹体顶部连接有伸缩块,伸缩块外壁连接有限位体,伸缩块顶部连接有弹簧,弹簧顶部连接有弹簧管,使用者通过将润滑液顶起凹体,凹体带动伸缩块上的弹簧向上移动,润滑液持续地输入时,弹簧将动力转化为弹性势能,当润滑液输入完毕后,弹簧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带动凹体向下移动关闭卡口,内筒体旋转的过程中,多余的润滑液由于离心力的原因顶住伸缩块,由于伸缩块只能上下移动,所以卡口不会开启,避免润滑液倒灌,达到增加润滑油在内筒体内与活塞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缸筒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 (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种载荷。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汽缸套、气缸盖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
专利CN212154962U包括一种发动机缸筒结构,包括内筒体,内筒体外侧固定套接有润滑筒,润滑筒外侧固定套接有外筒体,内筒体内部中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一端开设有固定孔,安装孔一端焊接有弹簧,弹簧一端焊接有安装柱,安装柱一端处于弹簧内部焊接有限位柱,限位柱一端中部贯穿安装柱开设有漏油孔,当活塞在内筒体内运动时,活塞与安装柱接触,弹簧压缩,安装柱在安装孔中移动,通过安装柱的移动,带动限位柱在固定孔中移动,润滑脂通过漏油孔进入内筒体中,润滑脂与活塞接触,可以减小活塞与内筒体的摩擦力,使得活塞在内筒体内活动的更为轻松,避免出现拉缸的现象。
上述一种发动机缸筒结构具有些不足之处,1、目前发动机缸筒结构,虽然通过安装柱的移动,带动限位柱在固定孔中移动,润滑脂通过漏油孔进入内筒体中,润滑脂与活塞接触,可以减小活塞与内筒体的摩擦力,使得活塞在内筒体内活动的更为轻松,避免出现拉缸的现象,但是内筒体旋转的过程中,润滑油可能从筒体内倒流出,影响其润滑效果。2、目前发动机缸筒结构,长时间的内筒与活塞接触,产生的热量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筒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通过安装柱的移动,带动限位柱在固定孔中移动,润滑脂通过漏油孔进入内筒体中,润滑脂与活塞接触,可以减小活塞与内筒体的摩擦力,使得活塞在内筒体内活动的更为轻松,避免出现拉缸的现象,但是内筒体旋转的过程中,润滑油可能从筒体内倒流出,影响其润滑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缸筒结构,包括卡口,所述卡口顶部连接有凹体,所述凹体顶部连接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外壁连接有限位体,所述伸缩块顶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连接有弹簧管。
优选的,所述弹簧管顶部连接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左侧连接有内衬,通过弹簧管顶部连接有内筒体,内筒体左侧连接有内衬,内衬的设计达到增加内筒体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内筒体采用橡胶制成,通过将内筒体表面采用橡胶制成,达到增加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内衬左侧连接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槽耐热合金制成,通过内衬左侧连接有散热槽,散热槽内部开设有散热孔,散热槽耐热合金制成,活塞与内筒体长时间的活塞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可通过散热槽最后透过散热孔散出,达到将热量散发的目的,避免缸体因热量过大造成寿命缩短。
优选的,所述散热槽左侧连接有外筒体,通过在散热槽左侧连接外筒体,外筒体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使整个发动机缸与外部连接的同时保护内部的散热槽等结构,达到保护缸体的完整性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贝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襄阳贝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9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火电机组凝结水预干燥的污泥掺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气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