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圆机的防漏油装置及针织圆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78486.5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6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28 | 分类号: | D04B35/28 |
代理公司: | 泉州君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9 | 代理人: | 陈晓艳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 漏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圆机的防漏油装置及针织圆机,针织圆机放漏油装置包括回油槽和接管,所述回油槽开设在针织圆机大盘上,回油槽为环形槽结构,回油槽内开设有多个回油孔且多个回油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接管为沿着轴线前后贯通的中空结构包括插入段、密封段和连接段,插入段用于连接回油孔,连接段用于外接排油管,密封段设置在插入段和连接段之间,密封段的直径大于回油孔的内径,当插入段连接到位后密封段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回油孔四周的大盘下表面防止回油孔漏油,密封段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段上设置的密封圈进一步的加强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圆机领域,特别是一种针织圆机的防漏油装置及针织圆机。
背景技术
针织圆机中因为需要保持润滑状态,会持续注入润滑油,为了防止润滑油递到织物上,通常都会通过回油槽及时将多余的润滑油排走,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弯头缠绕生料带后连接回油孔,通过弯头连接排油管将润滑油排走,并通过生料带起到防漏的作用,但连接时生料带的缠绕量难以预计,多了浪费成本且不好连接安装,少了又降低防漏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装方便,防漏油效果好的针织圆机的防漏油装置及针织圆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圆机的防漏油装置,包括回油槽和接管,所述回油槽开设在针织圆机大盘上,回油槽为环形槽结构,回油槽内开设有多个回油孔且多个回油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接管为沿着轴线前后贯通的中空结构包括插入段、密封段和连接段,插入段用于连接回油孔,连接段用于外接排油管,密封段设置在插入段和连接段之间,密封段的直径大于回油孔的内径,当插入段连接到位后密封段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回油孔四周的大盘下表面防止回油孔漏油,密封段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段的上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插入段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接管通过内外螺纹与回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有8个所述回油孔,8个所述回油孔沿着回油槽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段为圆环结构,密封段的外侧设置有两相对布置的握持面。
一种针织圆机,包括有如上述的针织圆机的防漏油装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三段式的接管结构,在保证密封性的情况下,方便接管与针织机的连接及接管外接排油管,并通过密封段上设置的密封圈进一步的加强密封性;
第二、通过设置环形凹槽,方便密封圈的设置,同时也增加接管与针织圆机大盘之间的密封性;
第三、密封段设置有相对布置的握持面,安装接管时可以握持在握持面上,方便安装旋紧接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接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油槽,10.回油孔,2.接管,20.插入段,21.密封段,22.连接段,23.环形凹槽,24.握持面,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8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单向制动功能的分选机收料卷盘主轴
- 下一篇:一种纺织品用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