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混凝土粉料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63265.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3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左意志;李斌;任新存;王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汇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混凝土 取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混凝土粉料取样器,属于粉料取样领域,包括内管,内管开设有多个第一取料孔,所有第一取料孔均沿内管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所有第一取料孔均靠近内管一端设置,内管对应相邻两第一取料孔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分隔片,分隔片覆盖内管的截面,相邻分割片和内管之间共同形成有取料腔,内管外转动连接有外管,外管对应第一取料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取料孔,内管和外管靠近第一取料孔一端均封闭设置,外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套接有套管,套管沿外管长度方向滑动,套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配重块能够抵接于外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本申请具有便于检测人员省力的将取样器插入粉料底部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粉料取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混凝土粉料取样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粉料的运输方式为罐车或装载车运输,受运输设备的限制,到货后检测人员无法直观的观察罐车内部的粉料质量,因此检测人员常使用类洛阳铲结构的取样器对粉料底部进行取样。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类洛阳铲结构的取样器在取样时,检测人员需要手持取样器在罐车的观察口位置处向内施力,而粉料经过长途运输已经压实甚至板结,压实的粉料使检测人员难于将取样器插入粉料底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检测人员省力的将取样器插入粉料底部,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混凝土粉料取样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混凝土粉料取样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混凝土粉料取样器,包括内管,内管开设有多个第一取料孔,所有第一取料孔均沿内管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所有第一取料孔均靠近内管一端设置,内管对应相邻两第一取料孔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分隔片,分隔片覆盖内管的截面,相邻分割片和内管之间共同形成有取料腔,内管外转动连接有外管,外管对应第一取料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取料孔,第二取料孔连通于第一取料孔,内管和外管靠近第一取料孔一端均封闭设置,外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套接有套管,套管沿外管长度方向滑动,套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配重块能够抵接于外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检测人员先旋转内管,将外管的第一取料孔和内管的第二取料孔错开,检测人员滑动滑套使配重块远离外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而后快速滑动套管使配重块撞击外管和内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将外管和内管插入粉料堆的深处,到达预定位深度后,检测员旋转内管,将外管的第一取料孔和内管的第二取料孔对齐,粉料进入到取料腔中,而后旋转内管,将外管的第一取料孔和内管的第二取料孔错开,粉料样品被封闭在取料腔内,检测人员拔出取样器完成取样。
优选的,所述套管外固定连接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防滑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检测人员抓取防滑套带动套管和配重块撞击外管和内管端部,增加套管与检测人员手部的摩擦力,降低套管在检测人员手中打滑的可能性,有效降低检测人员意外受伤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套管内侧靠近第一取料孔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外管外侧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缘,第一凸缘远离第一取料孔一侧能够抵接于第二凸缘靠近第一取料孔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滑管滑动到外管远离第一取料孔的端部时,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碰撞抵接,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抵接后有效阻止套管从外管滑出,限制套管的滑动范围提高滑管工作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外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撞击垫片,内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撞击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外管和内管远离第一取料孔一端被配重块反复多次撞击,外管和内管端部会逐渐被撞击变形产生损坏,变形损坏后的外管和内管影响彼此之间相互转动,易使取料腔无法闭合,第一撞击垫片和第二撞击垫片保护外管和内管的端部,降低外管和内管变形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外管靠近第一取料孔一端固定连接有实心钻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汇鑫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汇鑫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63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