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安全性滚筒式抛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58509.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袁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荆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3/30;B24C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高照 |
地址: | 434400 湖北省荆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滚筒 抛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滚筒式抛丸机,包括滚筒以及与滚筒位置相对的抛丸器,所述滚筒包括筒体以及筒盖,所述筒盖上开设有进料口,抛丸器包括出料口,还包括进料管,筒盖上设置有纵截面呈倒L形的两对相对而设的限位件,还包括两个夹紧件和若干个转动滚珠,夹紧件包括与两个限位件活动配合的活动滑块以及夹紧端,进料管外壁设置有环形的限位体,两个夹紧端相对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有转动滚珠均与限位体和限位槽相抵触,两个夹紧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开设有连接耳,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连接耳的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将夹紧件的竖直位置固定,抛丸时碰撞的弹丸难以从进料口弹出,安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安全性滚筒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滚筒式抛丸机主要是利用抛丸器将弹丸抛向滚筒内连续翻转的工件上,除去工件表面残砂、氧化皮,从而达到清理工件的目的。
由于需向抛丸机的滚筒内抛入弹丸,因此滚筒上开设有用于弹丸进入的进料口,而为了不妨碍滚筒自身的高速旋转,一般进料口大于用于弹丸进入的料管,而工件与弹丸之间的碰撞随机性较大,不排除碰撞后的弹丸从进料口中射出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滚筒式抛丸机,旨在解决不排除碰撞后的弹丸从进料口中射出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安全性滚筒式抛丸机,包括滚筒以及与滚筒位置相对的抛丸器,所述滚筒包括筒体以及与所述筒体相贴合的可开合的筒盖,所述筒盖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筒盖的进料口,所述抛丸器包括出料口,还包括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并穿过所述进料口的进料管,所述筒盖上设置有纵截面呈倒L形的两对相对而设的限位件,两对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进料口相对的两侧,还包括两个夹紧件和若干个转动滚珠,两个所述夹紧件均包括与相对而设的两个所述限位件活动配合的纵截面呈倒T字形的活动滑块以及与所述活动滑块相连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的两个夹紧端,所述夹紧端外缘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料口的直径,所述进料管外壁设置有环形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夹紧端内缘的直径,两个所述夹紧端相对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体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槽组成的环形槽内,所有所述转动滚珠相对的两侧均与所述限位体和所述限位槽相抵触,两个所述夹紧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开设有连接耳,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相对的所述连接耳的连接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筒体放入待抛丸的工件后,将筒盖盖上,接着安装进料管,伸入进料口再将进料管与抛丸机的出料口相连通,之后沿限位件限位的路线滑动两个夹紧件至限位体位于两个限位槽组成的环形槽内,使用连接组件位于两个夹紧端两侧的连接耳即将两个夹紧件相连,进料管安装完成,此时打开抛丸器,抛丸器内抛出的弹丸沿着进料管进入筒体内,且当筒体(筒体与旋转电机相连,在旋转电机带动下自转)旋转时,限位体位于两个限位槽组成的环形槽内,进料管自身不旋转,夹紧件、限位件等随筒体旋转而旋转,进料管持续保持伸入筒体内的状态且不影响筒体的工作,当筒体内弹丸数量不足时,筒体保持运行的同时抛丸器可向筒体内抛入弹丸对筒体内的弹丸进行精准补充。其中,通过限位件、夹紧件和限位体的设计,可固定进料管的位置,并且在筒体旋转前和旋转时均可补充弹丸,通过进料管对弹丸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所有弹丸均抛入筒体内,同时夹紧件将进料口大于进料管的部分盖住,避免抛丸时产生的扬尘从此处逸散,改善了车间的环境,同时限位件将夹紧件的竖直位置固定,抛丸时碰撞的弹丸难以从此处弹出,安全性佳。
应当理解的是,滚筒式抛丸机的其它设置,如弹丸循环系统、除尘装置等,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螺杆和两个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螺杆穿过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母螺纹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荆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荆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58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