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反馈逻辑的水循环控温床垫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8861.1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9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四平;吴谋;杨荣;卢社阶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A47C27/08;A47C21/04;A47C31/12 |
代理公司: | 咸宁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9 | 代理人: | 汪彩彩 |
地址: | 437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反馈 逻辑 水循环 温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反馈逻辑的水循环控温床垫,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包括垫体、夹层内的软管、横向设置在垫体床头的水枕和水泵,软管的两端分别具有一进水接头和一出水接头,水枕内具有一保型腔和一枕腔,水枕的一端具有连通保型腔的第一进水接管和连通枕腔的第二进水接管,水枕的另一端具有连通保型腔的第一出水接管和连通枕腔的第二出水接管;第一进水接管、第二进水接管和进水接头之间通过一电动三通阀门一相连,第一出水接管、第二出水接管和出水接头之间通过一电动三通阀门二相连;保型腔内设置有一加热条;第一进水接头内具有一温度传感器;水泵串联在软管上;枕腔、保型腔和软管内均充注有水。本实用新型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反馈逻辑的水循环控温床垫。
背景技术
水循环取暖技术在床垫上被广泛应用,通过水循环的方式使铺设在床垫内的水管内流通受热后的温水,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现有水循环床垫通过外置水箱、位于水箱内的水泵和分布在床垫内的软管组成,其逻辑为:在设定温度值后,水箱内的水受热至设定温度值,然后间歇性启动水泵,使软管内的水与达到设定温度值的水箱内的水进行兑流,以使床垫内的软管内的水温为设定值,现有的水循环取暖床垫以及其控制逻辑存在如下缺陷:1、水泵的启动间隔和启动后的维持时长是固定不变的,使初始状态下床垫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较长,需要十分钟以上的缓慢加热才能够使软管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2、现有的方式是对水箱内水的温度进行控制的,而非软管内水的温度,实际上,由于人体发热和被褥覆盖等原因,被包裹和处于被褥覆盖内的软管中水的温度是有可能大于水箱内水的温度的,如熟睡之后,由于人处于休眠状态,被褥较好的覆盖了水管,人体发热聚集不容易散出,使床垫温度高于设定值,这时会造成人体不适,本能反应如“蹬被”等动作可能造成受凉感冒;3、水泵的动作频率和单次持续时间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即便使软管内水温与水箱内水温几乎相同,水泵依然会动作,造成能耗较高,水泵高频动作(尤其在静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噪音;4、现有的水循环床垫不能够降温,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定温度时为熟睡前,可能存在起床、翻动被褥等情况,使用者不会感觉到被褥内温度过高不适,但是在该设定温度下进入熟睡状态时,由于翻动被褥的情况大幅减少,人的动作也较少,被褥内与室内进入热交换的效率较低,再加上人体发热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被褥内温度较高而使人不适,需要降低温度,而现有技术无法做到这一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反馈逻辑的水循环控温床垫,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水温控制更加智能、使用更加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反馈逻辑的水循环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夹层的垫体、曲绕在夹层内的软管、横向设置在垫体床头一侧的水枕和水泵,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具有一进水接头和一出水接头,所述水枕内具有一保型腔和一枕腔,所述水枕的一端具有连通保型腔的第一进水接管和连通枕腔的第二进水接管,所述水枕的另一端具有连通保型腔的第一出水接管和连通枕腔的第二出水接管;所述第一进水接管、第二进水接管和进水接头三者之间通过一电动三通阀门一相连,所述第一出水接管、第二出水接管和出水接头三者之间通过一电动三通阀门二相连;
所述保型腔内设置有一加热条;所述第一进水接头内具有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水泵串联在软管上;所述枕腔、保型腔和软管内均充注有水。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三通阀门一包括阀体一、滑动连接在阀体一内的阀柱一和固定在阀体一端部的衔铁块一,所述衔铁块一上绕设有通电线圈一,所述阀柱一靠近衔铁块一的一端具有一永磁块一,所述永磁块一与衔铁块一之间连接有一复位弹簧一;
所述阀柱一上具有一通道一,所述通道一的入口与进水接头相连通,所述通道一的出口在通电线圈一断电时与第一进水接管相连通,所述通道一的出口在通电线圈一通电时与第二进水接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科技学院,未经湖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8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频连接器高频率内导体
- 下一篇: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插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