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子信息的多功能防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5268.1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5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G1/00 | 分类号: | E05G1/00;E05G1/02;E05G1/10;H04N7/18;G07C9/00;F26B21/00;F24H9/18;H05K7/20;B08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信息 多功能 防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信息的多功能防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盗箱本体,所述防盗箱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防盗箱本体内壁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防盗箱本体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放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管和加热丝将防盗箱本体内腔的底部进行加热升温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转动的同时将热风通过通风孔输送至防盗箱本体内腔的顶部,对防盗箱本体的内腔进行除湿,解决了现有的防盗柜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潮除湿的功能,忽视了物品存放的长久性,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子信息的多功能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信息”是一个信息学词汇,它的出现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有着密切关系,而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在电子信息中需要用到防盗柜对中要物品进行存放,但现有的防盗装置功能单一,只注重安全方面,忽视了物品存放的长久性、智能门锁的使用寿命以及不具备监控功能,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信息的多功能防盗装置,具备多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盗装置功能单一,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子信息的多功能防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盗箱本体,所述防盗箱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防盗箱本体内壁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防盗箱本体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放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表面缠绕有加热丝,所述放置板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通风孔,所述防盗箱本体的正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
优选的,所述防盗箱本体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正表面镶嵌有监控摄像头,所述底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防盗箱本体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防盗箱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箱门正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智能门锁本体,所述智能门锁本体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指纹采集模块、数字密码按键和把手,所述防盗箱本体的正表面且位于智能门锁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盖板,且盖板的背侧固定连接有软质刷毛。
优选的,所述防盗箱本体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防盗箱本体左侧的底部开设有充电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信息的多功能防盗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管和加热丝将防盗箱本体内腔的底部进行加热升温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转动的同时将热风通过通风孔输送至防盗箱本体内腔的顶部,对防盗箱本体的内腔进行除湿,解决了现有的防盗柜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潮除湿的功能,忽视了物品存放的长久性,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监控摄像头,对整体进行监控,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功能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盖板、滑块、滑槽和软质刷毛,在盖板上下滑动的过程中,通过软质刷毛对智能门锁本体的表面进行清扫,将智能门锁本体表面附着的灰尘去除,进一步提高了智能门锁本体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蓄电池,在外接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对整体进行供电。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尘网,避免灰尘进入防盗箱本体的内腔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52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动的棒型电感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三向叉车的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