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1830.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97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赛睿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0;B01D21/2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9 | 代理人: | 程国栋;李玉慧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竖流式 沉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体,所述沉淀池体内设置有多个斜板,多个所述斜板之间设置呈两排,且每一排的斜板由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斜板靠近底部的一端上设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与所述斜板之间形成一用于暂存沉淀物的区域;还包括排泥管,每一个所述斜板上均安装有所述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一端与所述区域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沉淀池体的壁面后向外伸出,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用户体验感极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水处理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沉淀分离工艺,主要就是沉淀装置(沉淀池),目前市面上主要采用的是平流式、竖流式以及辐流式沉淀装置(沉淀池),这些沉淀装置(沉淀池)基本上都是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斜板形成的,斜板之间是间隔设置的,由于进水口一般都是设置在底部,在进行沉淀时,随着污水的增多,斜板与斜板之间所残留的淤泥或者泥沙会逐渐增多,会导致位于下方的斜板之间的水流通道被堵住,淤泥无法被及时处理,极大的影响了整个污水处理工序,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而且,这种情况维修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巨大,耗时较长,非常不利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因此,急需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用户体验感极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体,所述沉淀池体内设置有多个斜板,多个所述斜板之间设置呈两排,且每一排的斜板由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斜板靠近底部的一端上设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与所述斜板之间形成一用于暂存沉淀物的区域;还包括排泥管,每一个所述斜板上均安装有所述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一端与所述区域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沉淀池体的壁面后向外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挡泥板与所述斜板之间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挡泥板与所述斜板之间的角度范围在30°-6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挡泥板与所述斜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斜板与所述沉淀池体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宽度由下至上依次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体顶部设有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体的左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体呈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挡泥板和排泥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残留在斜板上的淤泥或者泥沙可以及时被排出,避免出现淤泥堵塞的情况发生,同时有效提升沉淀效率,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用户体验感极佳,而且,这样的设置很好的解决传统因为堵塞所出现的维修困难的问题,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和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
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一种新型竖流式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体1,所述沉淀池体1内设置有多个斜板2,多个所述斜板2之间设置呈两排,且每一排的斜板2由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斜板2靠近底部的一端上设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3与所述斜板2之间形成一用于暂存沉淀物的区域4;还包括排泥管5,每一个所述斜板2上均安装有所述排泥管5,所述排泥管5一端与所述区域4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沉淀池体1的壁面后向外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赛睿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赛睿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1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