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保护贴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8596.2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1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卓;张国干;王亚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摩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保护贴膜,包括:离型膜、弱黏膜和位于离型膜和弱黏膜之间若干个保护膜单体,所述若干个保护膜单体间隔地设置于离型膜上,所述保护膜单体由硬质基材单体层和覆盖于硬质基材单体层下表面边缘处的强胶黏层;所述弱黏膜由软质基材层和弱胶黏层,此弱胶黏层涂覆于软质基材层与保护膜单体接触的表面,所述软质基材层与硬质基材单体层上表面通过弱胶黏层粘接;所述硬质基材单体层一端具有一拉耳部,此拉耳部与硬质基材单体层连接处具有一刻痕线,所述拉耳部位于弱黏膜与离型膜之间。本实用新型电子保护贴膜避免了保护膜单体在转移或使用容易脱落的不足,方便转移和使用,且方便使用者取放保护膜单体,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保护贴膜,属于消费电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保护贴膜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及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和使用中,电子元器件一般都是小巧精细的零部配件,生产好的电子元器件需包装好后运送 到其他生产线进行装配,因电子元器件比较脆弱,若包装不好非常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导致损坏,造成大量浪费以及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一般电子元器件在出厂前均需贴附保护贴膜。当电子元器件用于装配时,又需将保护贴膜揭去,因此要求保护贴膜既能快速地粘贴也能便捷地去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保护贴膜,该电子保护贴膜避免了保护膜单体在转移或使用容易脱落的不足,方便转移和使用,且方便使用者取放保护膜单体,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保护贴膜,包括:离型膜、弱黏膜和位于离型膜和弱黏膜之间若干个保护膜单体,所述若干个保护膜单体间隔地设置于离型膜上,所述保护膜单体由硬质基材单体层和覆盖于硬质基材单体层下表面边缘处的强胶黏层,此强胶黏层的中央区域为镂空区;
所述弱黏膜由软质基材层和弱胶黏层,此弱胶黏层涂覆于软质基材层与保护膜单体接触的表面,所述硬质基材单体层与离型膜通过强胶黏层粘接,所述软质基材层与硬质基材单体层上表面通过弱胶黏层粘接;
所述硬质基材单体层一端具有一拉耳部,此拉耳部与硬质基材单体层连接处具有一刻痕线,所述拉耳部位于弱黏膜与离型膜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护膜单体的硬质基材单体层为PET基材层或者PVC基材层。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弱黏膜的软质基材层为PE基材层或者PP基材层。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硬质基材单体层的厚度为50~150μm。
4. 上述方案中,所述软质基材层的厚度为10~100μ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子保护贴膜,其若干个保护膜单体设置于同一个离型膜,且间隔地若干个保护膜单体位于弱黏膜和离型膜之间,弱黏膜由软质基材层和弱胶黏层,此弱胶黏层涂覆于软质基材层与保护膜单体接触的表面,所述硬质基材单体层与离型膜通过强胶黏层粘接,所述软质基材层与硬质基材单体层上表面通过弱胶黏层粘接,既避免了保护膜单体较小,导致大量保护膜单体难以存放和转移,也避免了保护膜单体在转移或使用容易脱落的不足,从而方便转移和使用;还有,其位于离型膜上的硬质基材单体层一端具有一拉耳部,此拉耳部与硬质基材单体层连接处具有一刻痕线,所述拉耳部位于弱黏膜与离型膜之间,方便使用者取放保护膜单体,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保护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离型膜;2、弱黏膜;21、软质基材层;22、弱胶黏层;3、保护膜单体;31、硬质基材单体层;32、强胶黏层;4、镂空区;5、拉耳部;6、刻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摩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摩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8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