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加热膜、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与动力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44020.6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3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龙;任伟;朱洪超;徐丹;张桂梅;刘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71;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东梅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加热 温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膜,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电加热结构以及包裹多个所述电加热结构的绝缘包裹层,每个所述电加热结构的两端均连接有伸出于所述绝缘包裹层外侧的引出导线。该动力电池加热膜通过多个并联的电加热结构实现加热功率的分阶细化,使用时,可以根据电池实时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选择不同分阶功率的电加热结构对电池进行预热,从而实现加热功率的调节,避免电池出现过度加热或加热不足的情况,既保证了电池的安全,又避免能量的浪费。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和一种动力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膜、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与动力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产量,尤其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量与日俱增。众所周知,由于锂离子电池对工作温度敏感,因此,在动力电池包中设计合理高效的温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加热膜加热、PTC加热和液热。其中,加热膜加热方式因具有低成本、易安装和易控制等优势,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加热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加热膜均采用单一电阻丝或多个电阻丝串联构成,如此可得到恒定的加热功率。
现有的电加热膜的加热功率恒定,根据电阻丝的不同,其干烧温度可达到60~130℃,但是,同一规格的电加热膜难以适应电动汽车复杂的温度环境和电池组对工作温度的苛刻要求。由于锂离子电池最适工作温度为20~30℃,当电池温度略低于设定温度时加热膜开始工作,由于加热膜功率恒定,初始加热速率快,电池组工作温度极易快速升高至设定上限,因此,这种加热方式一方面会造成电池组能量的浪费,一方面需要电池组冷却或散热系统辅助控温,另外,电池在较高温度下循环的寿命会急剧缩短,而且还可能会出现热安全问题。
因此,如何调节电加热膜的加热功率,实现安全、节能的加热目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膜,用于针对电池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实现精细化加热,保证电池安全,减少能量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电池加热膜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膜,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电加热结构以及包裹多个所述电加热结构的绝缘包裹层,每个所述电加热结构的两端均连接有伸出于所述绝缘包裹层外侧的引出导线。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结构为弯折成环形的条状电加热结构。
优选地,多个环形的所述电加热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嵌套布置。
优选地,由内向外的各个所述电加热结构的加热功率依次增大。
优选地,环形的所述条状电加热结构包括多个弯折段,且所述条状电加热结构的两端从所述绝缘包裹层的同一侧伸出。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结构为柔性的电加热丝。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结构为金属电阻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膜,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电加热结构以及包裹多个所述电加热结构的绝缘包裹层,每个所述电加热结构的两端均连接有伸出于所述绝缘包裹层外侧的引出导线。该动力电池加热膜通过多个并联的电加热结构实现加热功率的分阶细化,使用时,可以根据电池实时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选择不同分阶功率的电加热结构对电池进行预热,从而实现加热功率的调节,避免电池出现过度加热或加热不足的情况,既保证了电池的安全,又避免能量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膜。该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动力电池加热膜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44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立柱丝杆同步升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药液生产用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