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04914.2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9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宋琳琳;阮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防雷 接地 结构 | ||
一种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位于建筑(4)顶部的接闪装置(1)、位于建筑(4)基体内部用于引导电流的引下装置(2)和位于建筑(4)底部的接地装置(3),所述接闪装置(1)包括接闪器(11)和多个位于接闪器(11)底部多根引导杆(12),多根所述引导杆(12)底部均与引下装置(2)连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避雷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击中物体后会对其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而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现在的大多数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串联组成,其中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接受器的位置都要高于建筑;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位,用来将雷电引导入大地。就工作本质而言,避雷针是利用其高度优势,将云层中的电荷利用自身引导至底下,从而免除了建筑物遭受雷击的危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避雷针内容易出现电流过大的现象,容易对建筑内的电器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因避雷针内电流过大容易对建筑内的电器造成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位于建筑顶部的接闪装置、位于建筑基体内部用于引导电流的引下装置和位于建筑底部的接地装置,所述接闪装置包括接闪器和多个位于接闪器底部多根引导杆,多根所述引导杆底部均与引下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闪装置将劈向建筑的雷电进行收集,并通过引下装置进行分流引导入接地装置,最终通过接地装置将雷电导入地下,达到良好的避雷效果。同时通过多根引导杆的设置能够对接闪器内的电流进行分流,再通过引下装置和接地装置进行分散后引入大地,能够有效对建筑内的电器进行保护。
优选的,多根所述引导杆沿接闪器底部周向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接闪器内部的电流均匀分散后,再通过引下装置和接地装置进行分散后引入大地,达到良好的避雷效果,能够有效对建筑内的电器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建筑顶部沿其周向设置有避雷带,所述避雷带底部与引下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避雷带的设置,能够辅助接闪器对劈向建筑物的雷电进行接引,达到良好的避雷效果,能够有效对建筑内的电器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引下装置包括位于建筑基体内部主体钢筋和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引下线杆,所述主体钢筋和多个引下线杆均与避雷带和接闪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体钢筋和多根引导杆的设置,形成笼状空间,根据法拉第笼的原理,可以将雷电的电流引向大地,但其内部的电势差为零,电荷只分布在接近放电处的外表面上,让后再通过接地装置将电荷分散至大地,达到良好的避雷效果,能够有效对建筑内的电器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主体钢筋和多个引下线杆外与建筑的基体之间设有大理石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绝缘保护层的设置,能够对引下装置表面的电荷进行隔离绝缘,能够更好地对建筑和建筑内的电器进行保护,达到良好的避雷效果。
优选的,所述接地装置包括多根沿竖直设置的接地圆钢,多根所述接地圆钢顶部均与引下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4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