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邱式管状胃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03663.6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9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链;李旭;刘波;冯志;林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邱式管状胃保护套,包括套管,套管的一端口部外侧设置有套口,套口内设置有牵引带,牵引带的一端固定在套口内,另一端延申至套口外,通过牵引带的收缩对套管的端口部进行收紧。套管的内壁附有石蜡油层。套管的外壁附有石蜡油层。本实用新型通过此保护套,可保护管状胃及带蒂大网膜脂肪垫,从而减少吻合瘘的发生率;方便管状胃穿过纵隔,管状胃不易扭转,减少管状胃不通畅或梗阻的发生率;同时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套,具体为一种邱式管状胃保护套,属于医疗用具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作管状胃是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流程重要环节,管状胃需经膈肌食管裂孔管、食管床上提至颈部与颈段食管吻合。常规的的方法是管状胃顶端连接牵引带直接上提颈部,有一定的弊端:1、食管床非光滑隧道,在上提的过程中经常会卡住,容易挤压、刮伤管状胃壁,影响吻合口愈合;2、管状胃容易扭转,引起管状胃不畅或梗阻;3、为保护吻合口而制作的管状胃顶端带蒂大网膜脂肪垫在提拉的过程中常常会断在纵隔,起不到保护作用,还增加出血风险。从而导致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增加,影响术后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邱式管状胃保护套,通过此保护套,可保护管状胃及带蒂大网膜脂肪垫,从而减少吻合瘘的发生率;方便管状胃穿过纵隔,管状胃不易扭转,减少管状胃不通畅或梗阻的发生率;同时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邱式管状胃保护套,包括套管,套管的一端口部外侧设置有套口,套口内设置有牵引带,牵引带的一端固定在套口内,另一端延申至套口外,通过牵引带的收缩对套管的端口部进行收紧。
进一步,套管的内壁附有石蜡油层。
进一步,套管的外壁附有石蜡油层。
进一步,套管采用医疗级的塑料制成。
进一步,牵引带上均布有孔,套口的外侧设置有扣纽,通过孔与扣纽的配合可对牵引带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套管是直径为5cm的套管。
进一步,套管是长度为38-42cm的套管。
进一步,套管是长度为40cm的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此保护套,可保护管状胃及带蒂大网膜脂肪垫,从而减少吻合瘘的发生率;方便管状胃穿过纵隔,管状胃不易扭转,减少管状胃不通畅或梗阻的发生率;同时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图3为套管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套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套管1、套口2、牵引带3、石蜡油层101、孔301、扣纽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邱式管状胃保护套,包括套管1,为了达到无刺激性,人体接触不过敏,富有弹性,软硬适度等,套管1采用医疗级的塑料制成,例如医用硅胶等。套管1的一端口部外侧设置有套口2,套口2内设置有牵引带3,牵引带3的一端固定在套口2内,另一端从套口2的开口处出来延申至套口2外,通过牵引带3的收缩对套管1的端口部进行收紧。为方便套入管状胃,并起到保护作用,易于管状胃穿过纵隔,不易扭转,套管1的内壁和外壁附有石蜡油层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3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环境调查垂向同步采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纸尿裤的负离子导流层